小说阅读网 > 书籍1339182最新章节 > 第三十章:黄义明智取剑门关

    第三十章:黄义明智取剑门关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取得攻占成都与青城山大捷后,在成都城召开邦务会议,确定了今后共建古蜀地大同邦的规划及未来军事布署。会后又带几位副邦主寻访隐居于武侯祠的儒生顾祖禹,确定了成都、乐山与重庆三城的城长人选,分别为顾祖禹、薛承父与林万端三人。

    在会后次日,黄义明先派出五百骑护送薛承父与林万端前往乐山与重庆,分任二城的城长。至于顾祖禹,自然得留在成都城,等待工部尚书杨复盆的到来,以便共商重建成都城区的计划。

    而根据这次邦主会议共商的军事布署,须先取剑关,灭姚黄贼残部武大定驻守剑门关的势力,以守住由中原入蜀的陆路通口,不被外敌所乘;然后再扫平屯兵广安、据守川中华蓥山为恶的黄龙部势力,最后安定全川。兵部尚书计子善提出:愿意先带上一军为前锋,试攻剑门关,待邦主诸事安定后,再带军为后援。黄义明感到叶子善的这一提议很好,最后决定由计子善率鲍好古、吕娟娟统领的第三军为前锋部队,该军中原有兵员五千人,黄义明认为兵员不足,又补入打青城山时姚天动的降兵五千人,组成加强军。在先锋军行前,黄义明关照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人道:武大定部虽属姚黄贼残部,但尚有军两万人之多,其据有剑门关之险,又听说武大定武功出众,因此切不可轻敌。可以试打一下,若不能成功,则原地据守,待我后援大军到来,切不可贪功轻进,以中敌诱兵之计。三人称诺。

    黄义明之所以选派第三军主、副将领鲍好古与吕娟娟为先锋将,是因为此二人皆黄义明在彭祖洞传授武功时的授徒,武功了得,有担任先锋将的能力。而黄义之所以同意带后援军缓发,是因为既已确定成都城为邦都,他需要等待工部尚书杨复盆的到任,以确定重建成都城的规划,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且说计子善带领先锋军行后不数日,杨复盆与董琼英夫妻已抵达成都。黄义明与二人说道:经邦主行政会议,已决定更邦名为古蜀地大同邦,并移邦都至成都城,设六部以治理。成都自古为蜀地省城,据成都平原中心位置。问题是迭经八大王张献忠屠城及“姚黄贼”烧杀,旧成都城几乎片坦无存,急需重建。杨城长擅长绘画设计,刑部尚书吴免冠特提议委任工部尚书职,承担此重负,另委任托董夫人任副职,与夫君共担重责。

    对于黄义明的提议,杨复盆自是无可置言。董琼英道:我于城建设计全是外行,不想成为夫君累赘。目前前线吃紧,蒙邦主厚遇,我不愿意在后方静享清闲,愿意在前线带兵,替邦主分忧。

    黄义明道:如此也好,原后援军将领余昌林因在青城山之役有功,已命其带50骑赴重庆,顶替董夫人原城尉职,余昌林旧职由原峨眉县城尉韦坚强暂领。听闻韦坚强在任军职前,曾承包县土建工程,现可调任工部任杨复盆尚书副职。后援军原为此次征战成都时,临时组建的军队,由我直接指挥,下搳五将为:原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各自将兵一千人,合五千人。后经江安河、青城山二役,已充实至一万人。现余昌林、韦坚强二将已调离后援军,可明确由董琼英代我任该军主将,由原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为副将。近期当加紧训练,以备支援取剑门关之战。董琼英道了一声好,便快骑赴后援军军营担任主将职,并替换韦坚强赴工部任副职。

    且说韦坚强到任后,工部尚书杨复盆便画出一幅古成都府城建图,向黄义明与其他各部尚书,提出重建成都城的构思。杨复盆道:成都别有锦城、锦官城、蓉城之称。前二称源自成都古来以织锦著名,后名源自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的皇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于是皇帝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得“蓉城”之名。成都立城甚早。传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约前5世纪中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沿用至今,并造石人测量都江堰水位,此为中国最早水尺。自此,蜀地大富,至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古来成都立城范围,界于三水中间,即成都南绕锦江,西绕流江,北与东绕清远江,复入锦江。此三水相汇,为古成都城的天然护城河。城内又有二水,北称府河,南称南河,二水在成都东南隅相汇,复流入清远江,复向南,汇入蜀江。自古成都立城,皆外依三江,内设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外以锦江、流江、清远江水面为护城河。今成都旧城虽经八大王、姚黄贼两度摧残,城垣垮塌,但旧墙残基尚在,可依之起新城墙。此为其一。其二,仿蜀城旧制,可在府河北岸打建邦主与六部行政一条街,可在府河南岸设立痒序、四艺馆等文化机构,河上架桥粱以联接两岸。其三,蜀地久经战乱,千里少人烟,可沿南河直至与府河相交之南北两岸,广建民房,招徕流民,开辟荒地,种稻养蚕,以逐渐繁荣城都经济。

    言说及此,杨复盆道:以上建言,不知可否,尚望邦主及各位尚书赐言。由于杨复盆的建议十分内行,众人无可置言,因此一致赞同,并敦促杨复盆尽快践行,此事便算通过。剩下来的事便是黄义明考虑如何组织后援军前往支持计子善取剑门关了。

    黄义明与六部尚书协商道:我邦立邦之初,原设有五军,分别为:

    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

    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

    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

    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

    第五军(女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

    在取石宝寨、巫山之役后,始设第六军,主将戚尚义、副将徐霞虹,平时驻守重庆府城,维持从石宝寨至巫山城的水路治安,听从重庆府的调谴。此外,调原一军副将任克直守石宝寨,其原职由罗秀云任。另有丁大、丁二兄弟驻军马山。

    征成都役起,第二军袁家依、柳树勋部,第四军史洁梅、唐碧瑛部留守乐山。从征诸军有一军、三军、五军。此外考虑到兵力不足,要求乐山邦所属五城城尉另组后援军五千人由我直接统领,军中各将分别为: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

    江安河取成都战役后,原第三军主将丰向南调任成都城尉,原副将鲍好古任主将。另因考虑到原五军副将吕娟娟与鲍好古的情侣关系,调任五军副将。而降将单国安因功,调五军何秀芳部任副将。

    青城山之战后,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因功调任重庆城尉,顶替原城尉董琼英职。峨眉县城尉韦坚强因懂城建,调工部任杨复盆尚书副职。后现援军由董琼英任主将,原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任副将。

    上述为我邦兵力现况。我军要取剑门关,可动用兵力分别为:

    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罗秀云部;

    第三军:主将鲍好古,副将吕娟娟部;

    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部。

    后援军:主将董琼英、副将马森木、凤光瑛与方秀珍部。

    现兵部尚书计子善已带第三军鲍好古、吕娟娟为前锋部队,合兵力一万人,攻取剑门关,估计双方已交上手,胜败尚不知。我军后继部队尚有一军、五军、后援军合兵力三万人,我建议明日启行,以一军俞伯海、罗秀云部,五军何秀芳、单国安部为中军,先行。我率后援军董琼英、凤光瑛、方秀珍部殿后,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由于与会六部尚书对此均无异议,黄义明便于次日整军出行。

    且说黄义明率领后援大军三万人行约旬日,已抵达川东北重镇剑州,由此顺山路上行三十里路,便是著名的剑门关了。此地古称“剑阁”,实为一地两名,亦即李太白名诗《蜀道难》中所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仅就自然风光而言,剑门关汇雄、奇、秀、险、幽于一身,素以“天下雄关”著称,人们以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并称为四川四大奇观。

    剑门关地理位置,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而之所以称“剑门关”,是因为其为大、小剑山的断开的地方,属于天然关隘,两边峰峦似剑,对峙如门,所以称作“剑门”,其为秦(今陕西)蜀通道的连接之处。由于此地道路险峻,大、小剑山紧密相连,东临嘉陵江,西接五指山(江油市境内),绵亘百余里,峭壁山峰林立。因此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称之“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当时称汉德县)。此当为剑门有关之初的原因所在。

    当黄义明大军抵达剑州时,飞骑来报:计子善尚书与鲍好古、吕娟娟二将军,正率前锋军在剑门关下,与驻剑门关上的武大定部夹山对峙。听报,黄义明命大军在剑州驻营,自己带上第一军主将俞伯海、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后援军主将董琼英三人及三千劲骑,前往前线视察。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人见元师已率后援大军赶到,便让入军营介绍战况。

    计子善道:我军初抵剑州时,武大定驻军于剑州,背依剑门关与我军对峙。我与鲍好古、吕娟娟二将军协商说:剑门关为古战场,昔年三国姜维驻兵于此以拒魏。关西有地名阴平,有小道一条,东可以抵剑门关,南可以达绵阳,长七百里。当年蜀将姜维守剑门关以拒魏,魏将邓艾是由此路奇袭成都,插姜维之后以灭蜀。今我军与武大定军对峙,武军有两万,我军仅万。如两军混战,我军必然吃亏。但我军同样也可以利用此条小路插武大定军后偷袭,变被动为主动。二将同意我的意见,我于是带军两千夜半出阴平,伏兵于武军大营之后,伺机偷袭。

    鲍好古接着说道:次日晨起,我与吕将军列阵叫战武大定。武大定见我军兵少,甚轻之,列阵出战。此武大定武功十分了得,手持一杆方天画戟,勇不可挡。我持枪单骑出战,颇感力怯。吕将军亦持枪出战,双战武大定,仍不能获胜。此时却突见武大定后军阵脚松动,人员嚣声甚大。我知道此时计尚书已带兵偷袭得手,于是便催动全军与武大定军混战。由于武大定军受到两面夹击,阵角大乱。从早晨战至黄昏,武军大败,战场伏尸约三千人,我军战场伤亡约七百人。入夜,武大定将全军撤至剑门关上死守。晨起,我军发现武大定军营已空,便移此立寨,与武军隔山相峙。

    计子善又道:当日我与鲍将军、吕将军试攻剑门关,发现山险关固,武大定并不出战,只是叫士兵不断下砸滚木礌石,我军攻关士兵死伤数百,无法前进,只得在此固守营寨,以等待元帅援军的到来。

    听罢计子善与鲍好古所述,黄义明道:计尚书与鲍将军、吕将军带兵辛苦,且克敌有功,可喜可贺。剑门关既然坚固,我今日带俞伯海、何秀芳、董琼英三将军再试攻关一次,你们替我们掠阵,如仍无结果,再细商破敌之策。

    言毕,黄义明从所领三干精骑中,亲自挑出五百精兵,自持盾牌短剑当先,俞伯海、何秀芳、董琼英三将殿后,便朝剑门关冲将上去。仰头所见,剑门关在半云半雾之中,而上关山路甚险,约十步一卡,守卡士兵,不断用滚木礌石下砸,却并不出战。由于黄义明武功深厚,所用盾牌尚能抵得住下砸的滚木礌石,随行三将,亦勉强能挡得住这些滾木礌石,但同行士兵,根本挡不住这些滾木礌石的攻击,伤亡不断,根本近不得这卡口,更难抵关前。黄义见状,下令撤兵,并重回营寨与诸将协商破敌之法。

    黄义明道:根据剑门关目前险状,单凭武力,很难打下。但该关不取,就无法完成一统蜀地、建大同邦的重任,不知诸位将军尚有何破关良策教我?

    董琼英道:末将到是有一计破关,不知可行否?

    黄义明道:但说无妨。

    董琼英道:我有少时玩伴戴青强,因索债不成,被姚黄贼强掳上山寨,受尽凌辱,后被武大定赐给山寨一个小头目名王可染者为妻。夫妇俩后在关南山脚、剑门绝壁之下开了一家青强酒店,专向山贼供应当地名酒“剑南春”。剑南春另有别名“剑南烧春”,在唐代即是宫廷御酒,人极容易喝上瘾。关于此酒,尚有一个典故,讲得是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过剑南,为喝此美酒,曾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因此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而北宋文人苏轼亦曾称赞此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现剑门关已被我军围困多日,山贼储酒必已不多。听闻剑门关上水源仅有泉眼一个,我军不妨后撤二十里路,给山贼一个下山买酒的机会,届时我军派人混入山寨,只要能找到机会在山泉中下蒙汗药,待敌军着道后,必可一举攻关成功。如元帅认为此计可行,我愿意冒险前往青强酒店一探虚实,以谢元帅对我的厚遇之恩。

    黄义明听罢董琼英所述大喜道:依董将军此策若能破得剑门关,当立此役首功。

    董琼英道:仅凭我献策,尚不足以克剑门关,须有一人上山说动武大定,知我军诚心撤兵,方能收得全功。

    五军主将何秀芳道:我军副将单国安生得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若派其为信使上剑门关,必能说动武大定信我军诚心撤兵。

    听罢何秀芳所言,黄义明道:快派人赴大营把单国安请来。

    且说单国安来到大营后,黄义明向他说明来意,叫他立即将一份约战书送上剑门关,交武大定。约战书大致内容为:

    听闻武将军武功高强,神勇异常,阵上交手,我军鲍好古、吕娟娟两将不能敌。想必武将军必不会在剑门关上当缩头将军。我军欲后撤二十里,让出战场,三日后与贵军决战,以在战场上再见武将军武功风彩。

    而单国安持信上山后,所过关卡见其仅单身一人,古来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说,便一律放行。当武大定看到单国安所送约战书后,放声大笑,说道:你们不必给我戴高帽,讲什么“武功神勇”,但叫我“缩头将军”即可。我岂不知你们黄元帅狡诈多计,待我带兵下关决战后,必出伏兵于我军后,使我军首尾不能相顾,我是不会上这个当的。且江安河之战,我劝袁韬切不可轻信尔军元帅诡话,撒兵过河,给尔军乘乱出击机会,袁韬不听,致有江安河之败,袁将军授首,我岂能重蹈覆辙?

    单安国道:武将军此言差矣。俗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将军如此武功,不能在阵前展现,岂不可惜?且我军元帅既已与将军在山下约战,决不会派人在贵军阵后设伏,将军自可派人监看。

    听罢单国安所言,武大定暗道:关上剑门春酒已无存,近日嘴中干涊,何不趁黄义明撤兵之际,再教人从山下弄些美酒来尝尝。思想及此,武大定便道:应尔军黄元帅之约下山决战并非不可,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约战时间应置于五日之后;二是两军相斗,应正大光明,尔军决不可施诡计设伏兵于我军阵后,若被我发现,便不下关决战。单国安道:末将即刻下山,将武将军意见秉报元帅。武大定道了一声好。

    且说单国安单骑下山将武大定意见转告后,黄义明道:同意五日后决战;当即撤兵二十里,空出战场;两军交战时决不会使用伏兵,武将军可自派人在战场四周监看。言毕,黄义明便叫单国安即刻重返剑门关回报武大定,并同时下令拆除军营,全军后撤二十里后另行扎营。

    且说武大定得单国安回报,并从关上望见黄义明已拆除营寨并下令全军后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叫自己左右下山通知青强酒店送剑南春酒上山,同时又派出四方游哨查看黄义明是否在剑门关两侧山林中布有伏军。

    现在轮到董琼英出场了。当日下午,董琼英易男装秘密前往青强酒店,寻找老板娘购酒。伙计通报后,戴青强出店一看竟是少时玩伴董琼英,连忙让入秘室说话。董琼英开口问道,听说戴姐时刻想报当年被掠上山寨之仇,不知如今是否已忘怀?戴青强道:刻骨铭心,只是人力孤单,没有办法。董琼英道:如今时机已到,只要戴姐能带我上关上一行即可。戴青强道:此有何难。武大定已派人通知我送上剑门关一千瓶剑南春好酒,我答以店内无这么多储酒,今日先送上五百瓶,明日再送上五百瓶,你只要化装成我的伙计随同上山即可。董琼英又问:你夫君可靠否?戴青强道:人尚老实,我会关照他我有友人欲随同伙计上关一游,不得多言,否则对谁都不利。

    且说董琼英随即便化装成青强店上山送酒伙计,随同戴青强夫君挑担上山送酒。而事先董琼英已叮咛其夫君不得多言。其夫君不是傻瓜,知黄义明大军压境,来者决非善碴,岂敢多言惹祸。而董琼英随同戴青强夫妇上关送酒罢,时值黄昏,便推说口渴,到山泉边打水喝,实则将一袋蒙汗药皆暗投于山泉中。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当董琼英随同戴青强夫君上山送酒返店罢,便快骑急返军营,通知黄义明办事已毕。黄义明听罢大喜,召众将协商,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夜半点起全军攻关,否则时机一失,决不会再来。

    时间很快来到半夜,黄义明亲自带三千劲骑急速冲关,而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将则率领余军殿后。黄义明率兵冲关,发现沿途上山关卡的敌军,均睡得昏沉未醒,少数惊醒欲反抗敌兵即被斩杀,多数敌兵尚在睡梦中已成为俘虏。黄义明迅速带兵冲至关前,叫士兵架起云梯攀入关内,从关内又打开城墙大门,此时城墙上的守兵大多沉睡未起。

    而武大定毕竟是习武之人,较常人惊觉。当他起身由关墙上下望时,发现关门早已被打开,黄义明的大军如蚁附般涌向城门。武大定擂鼓应战,被惊起的亲兵仅数十人。武大定知晓已着了黄义明的道儿,剑门关无可再守,于是带着这数十骑,从剑门关北门急速出城,向汉中方向逃去。

    却说黄义明取剑门关为何如此顺利?原来头日黄昏董琼英随同戴青强送酒上山后,偷偷将一袋蒙汗药洒入剑门关上唯一的水泉后,无人知晓。而武大定的士兵们当晚须从这口山泉中打水做饭,武大定又新得了五百瓶好酒分发将士,关照士兵们因连日作战辛劳,可少饮勿醉,因为黄义明大军已后撤二十里立营,明日不会打仗。令众人无法想到的是:其所饮山泉之水及用该水所做膳食中,早已被董琼英下了蒙汗药,因此食后便沉睡不醒,被黄义明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剑门关。

    且说黄义明大军入关后,自然先是张榜安民,申张建立古蜀地大同邦的道理。其次是安抚降兵。由于此次取剑门关用的是智计,伤亡不多,大多敌兵是在睡梦中就成了俘虏,因此敌军中降兵竟有万名之多。对于年老有伤不宜再当兵者,黄义明命令人发白银五两,让其赴成都寻户部报道,以便置田分房安家。对于能当兵者,自然用以补充兵源。黄义明所做的第三件事,是对于本战有功人员奖赏。剑门关之役,立头功者自然是董琼英,其系主将,无可再奖。但董琼英原本降将,奉禄标准要低于其夫杨复盆二级标准(黄义明自己也仅领二级奉禄,同六部尚书),黄义明下令将董琼英奉禄标准上移为二级,与其夫杨复盆齐。对于带董琼英上剑门关的戴青强店主及其夫君,黄义明下令奖赏白银五百两,勉励其以店为家,今后当悉心为古蜀地大同邦民众服务。至于军中情侣第三军主将鲍好古、副将吕娟娟;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黄义明在剑门关亲自为之主持婚礼。又下令休军三日,与城内百姓同欢。

    由于剑门关已取,该关是由内地入川的要道,不能不守。黄义明调任原后援军副将马森木为关主,调拨五千军队供其守关之用。当这一切工作都做好后,黄义明率大军返成都,并与六部尚书具体协商取华莹山、剿灭姚黄贼黄龙部的方略。

    2023年9月26日校审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书籍1339182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书籍1339182:http://m.feishuwx.net/shuji1339182/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师兄说得对 大夏文圣 诛仙:从西游开始 翻身仙路 谪仙曲 仙剑侠录 问仙 踏仙屠魔 无忧江湖 长生觅
书籍1339182最新章节第三十四章:李嗣昌入川,黄义明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