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 >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 > 正文卷 第371章 来者不善(4k)

    面对荀攸的询问,苏固有些无言以对。

    他只好苦着脸解释道:“昔日有过路行人肆意妄为,故意浪费义舍的米肉,激怒五斗米教的信众,后被围殴……吾所虑者便是此事。”

    荀攸明白苏固的投鼠忌器,五斗米教在汉中牵扯过重。

    从苏固的描述的来看,五斗米教虽也有些传教的手段,但总体是劝人向善的。

    可是有太平道在前,荀攸不得不多个心眼。

    而随后苏固的一句话,让荀攸不得不更加重视五斗米教——“近年来,五斗米教系师张鲁常往巴郡而行,我听闻其与巴郡蛮夷酋首杜濩、朴胡等交好,亦有将五斗米教传至巴郡之意,君此去巴郡,不可不察。”

    不得不说,如荀攸这般人物。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朋友。

    对于太守苏固明确的善意,荀攸照盘全收,并明确表示道:“多谢君提醒,今日之言,攸定不会忘。”

    苏固面露喜色,他做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荀攸说出这样一句话嘛。

    荀攸也意识到,益州的形势果然不简单。

    而今他才来到益州,原本预料中的益州大族势力还没感受到,传闻中的五斗米教之猖獗已经尽现眼前。

    苏固念及荀攸身边并未带多少护卫,善意地提醒道:“巴郡蛮夷虽久闻王化,然其蛮夷本性难改,路上未必安稳。我门下掾陈调有勇略,通晓道路,若君不弃,吾愿遣之携宾客护公上任。”

    荀攸问道:“久闻益州百姓富足,除些许蛮乱之外并无多少纷乱,未曾想太守上任竟也需专门护卫了吗?”

    苏固一听就明白荀攸会错了意,他只是想继续示好罢了。

    连忙解释说:“君勿虑,我也只是担心蛮夷无知冲撞……”

    巴蜀两地的蛮夷与汉人接触的时间多了,但凡不是傻子,都知道二千石长吏出事意味着什么。

    “多谢君之好意,我意先在汉中观看风土人情,期间叨扰之处,还望君见谅。”荀攸表明了他的意见,他还想留在汉中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五斗米教。

    正好也给巴郡的官吏们时间,让他们为自己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苏固自然乐得尽地主之谊,同荀攸联络感情。

    ……

    在南郑徘徊数日,荀攸先后拜访了本地望族李氏和赵氏。

    李氏为故三公李固之族,当初李固得罪了梁冀,只有少子李燮存活,曾任河南尹。但自中平年间李燮去世,李氏已有衰落之象。

    可即便如此,因为李固父子的贤名,荀攸依然选择首先拜访。

    只可惜,曾经的清流名臣,因为数次朝堂斗争而人才凋零,至今族中已无能继承他们风骨的子弟了。

    赵氏乃是汉中主簿赵嵩之族,他的族兄赵琰前后担任青州刺史和梁国相。

    而在赵家,荀攸向赵嵩表达了他的请求。

    “什么?君欲见张鲁?”赵嵩震惊地问道。

    苏固到底是太守,不可能一直陪着荀攸,在他忙碌的时间,这件事就被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主簿赵嵩和贼曹掾陈调。

    赵嵩这些日子陪同荀攸,期间不乏有对谈之事,可无论是经典、施政还是赵嵩略有涉猎的军事,在赵嵩看来都完全难不倒荀攸。

    说实话,如果不是先受了苏固征辟,赵嵩午夜梦回,未尝没有过追随荀攸的想法。

    他打心底觉得,荀攸是能成大事之人。

    胜过他的族兄赵琰,也胜过他的府君苏固。

    在这个过程中,荀攸虽未发表过对五斗米教的看法,可赵嵩将这荀攸的行事看在眼中,敏锐地察觉到这位新任巴郡太守对于五斗米教应该没有什么好印象。

    实际上,赵嵩作为汉中郡南郑县本地人,对于五斗米教同样持警惕的态度。

    但五斗米教在汉中扎根太深了,作为本地人,赵嵩是决计不希望看到汉中因为要取缔五斗米教而血流成河。

    赵嵩想了想,还是隐隐劝说道:“张鲁此人,虽也读书,却以道藏居多,平素行事,亦会挟鬼道。且汉中信奉五斗米教的百姓多以张鲁为尊,公与之相见,务必谨慎。”

    荀攸如何看不出赵嵩的想法,安抚道:“伯高放心,我只见他一面,并不欲做他事。”

    赵嵩这才放了心。

    旋即安排张鲁来见荀攸。

    张鲁比荀攸想象地更识时务。

    两人见面之时,张鲁丝毫没有摆什么世外高人的架子,姿态虽也有些不卑不亢的味道,但面对荀攸的询问,皆有回答,话中连一丝阴阳怪气都没有。

    在赵嵩眼中,两人相谈甚欢。

    可他却不知,张鲁越是这般低调配合,在荀攸的眼中,张鲁的危险性就更大。

    当日,荀攸就写了一封密信,通过校事郎的渠道送向雒阳。

    在向天子说明了他这些天观察到了汉中五斗米教情况的同时,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

    因为信奉五斗米教的汉中百姓太多了,且多为贫苦百姓,荀攸又非铁石心肠,不愿对无辜百姓下手。所幸这些天的观察寻访,终于让荀攸发现了五斗米教的一处弱点。

    如今的五斗米教其核心在于系师一人,而系师则是张氏代代相传。

    荀攸的办法正是针对这一弱点。

    先由朝廷出面,肯定五斗米教的存在,由此安抚教众。

    此后稳妥点的办法是为张鲁在汉中郡设立一个专门的官职,并以此限制规范张鲁的行为。激进点的办法则是釜底抽薪,直接将张鲁召到雒阳为官。

    什么?不愿意当官?

    五斗米教的教众不好针对,但张氏就不一样了。

    但无论是荀攸的哪一种建议,将五斗米教的传播限制在汉中郡,都是必须要做的重中之重。

    做完这些,荀攸了了一桩心事,然后才准备出发前往巴郡。

    这个时候,荀攸抵达汉中并略作停留的消息已经传至巴蜀,有反应的何止巴郡官吏。

    居于广汉郡雒县的安西将军桓典与益州刺史种拂听闻消息后,即便是他们,也不能无动于衷。

    种拂遂请桓典上门商谈,同来的还有三人。

    贾龙乃是三蜀之一的犍为郡人,曾经帮助种拂平定了马相之乱。在种拂担任益州刺史后,贾龙得到了重用,被拜为兵曹从事,掌管州兵。

    赵韪乃巴郡人,曾为大司农所属太仓令,后因病辞官回乡,得桓典辟为屯田校尉。

    两人皆是各自的长官的得力助手。

    两人之外,还有治中从事王商,其出身三蜀之广汉郡,声望在益州名士中名列前茅,与益州之外的数位大儒皆有交情。

    种拂率先说道:“前巴郡太守赵部任期未至,天子下诏拜为侍中,另派荀攸而来。而今看来,只怕来者不善。”

    桓典叹息道:“吾为安西将军,但近年来于益州新增的屯田田亩甚至不如荆州刘表,每每思来,深觉辜负天子信重,甚是惭愧。”

    贾龙与赵韪对视一眼,哪里听不明白桓典和种拂两人话中之意。

    荀攸很明显和当初的桓典一样,都是被一门心思锐意进取的天子塞进来的。而与旧臣桓典相比,荀攸毫无疑问是作为天子心腹而来。

    种拂与桓典的意思很明确,荀攸来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政绩。尤其是桓典,近乎于提出了明确要求——开荒屯田的面积起码得比得上荆州。

    按理说两人的要求不算过分,天子做了动作,挥了鞭子,他们起码得动上一动。

    但贾龙与赵韪却面露难色。

    张张嘴很容易,可新增的田亩从哪里来?

    大族们动用人力物力辛苦开荒得的新田,凭什么要白送给朝廷呢?

    而这個问题,正是益州开荒屯田一事进展缓慢的原因。

    还是身为屯田校尉的赵韪率先开口道:“将军,巴蜀现状如此,与扬州、荆州皆有不同,屯田一事进展缓慢,正是因为巴蜀民风淳朴,蛮夷多慕王化,无须用屯田诱之便可使之归心。”

    桓典见赵韪又是这种老生常谈的推诿之言,心中不禁生了几分恼怒。

    他提醒道:“去岁兖豫等五州、今岁之并州,皆有朝廷使者清查吏治。而扬荆益三州何以置身事外?”

    言外之意,此三州皆因多了一个负责屯田的将军。

    桓典可比种拂还要急上一些,又强调道:“并州之事,起因在于前上党太守方懋被查出贪赃,今之益州,虽有在座诸君这般的忠直良臣,却也未必没有方懋之辈。”

    这话,就隐隐带着些威胁了。

    相较于赵韪,执掌兵事的贾龙性格要更为强势些。

    他听见桓典因为心急而说出口的言论,只当做听不出桓典的言外之意,刚强地回应道:“若有方懋之辈,无论有无朝廷使者,将来其明正典刑,自是咎由自取,与我等何干?”

    桓典见贾龙不说人话,更加恼怒了。

    他虽然顾着大族体面在益州做了许多妥协之事,可他到底出身沛国阀阅出身,也曾经硬怼过宦官,怎么可能没有半点脾气呢?

    ——既然你不给我体面,那我又何必给你体面呢?

    桓典当即说道:“有没有干系,口说无凭!”

    眼见着场面将要变得剑拔弩张起来,种拂赶紧发言,先是责备贾龙不可妄言,又安抚桓典暂息怒火。

    过了好一会儿,在一旁看了半天戏的王商才对桓典说道:“将军仁义,巴蜀之民素来感怀,而今将军有了忧虑,我既出身蜀地,便绝不会袖手旁观,将军勿虑也。”

    王商在益州素有声望,他为治中从事时亦举荐了不少州郡贤才,他一说话,贾龙与赵韪皆不复多言。

    王商看得清楚,益州各郡国大族要真与桓典撕破脸皮,未必能讨得了好,而且就算他们能对付得了桓典,桓典背后的朝廷呢?

    桓典从王商口中得到了想要的承诺,他也不愿撕破脸皮,遂就坡下驴道:“有文表此言,吾便无忧了。”

    但他心中清楚,王商的承诺究竟能不能成真,才能决定他之后的态度。

    随后紧张的气氛不再,几人又谈起了自汉中传来的关于荀攸的动向,分享起了荀攸可能的作为。

    总体而言,几人中桓典虽急,可他的急却未必没有几分装模作样。

    但有人却是真急了。

    巴郡郡治江州县位于巴郡之南,长江之畔,也就是后世的重庆。

    但郡吏们听闻新太守抵达汉中的消息,已经在郡功曹谢益的带领下跨越半个巴郡,来到了米仓道的终点汉昌县,即后世的巴中。

    前任太守赵部并非是个强势的太守,对于巴郡的治理往往只是维持现状。

    如此太守,自然得到了本地大族的强烈支持。

    谢益出身巴郡江州县,正是赵部治理巴郡的受益者。

    他原本想着,这样的好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没想到晴天霹雳就这么来了。

    一纸诏书,他最爱的赵太守就这么离开了。而当打探到新太守的履历后,谢益在害怕惊惧之余不得不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去年朝廷在关东五州做的事,他岂能不知?荀太守来者不善啊!

    可直到谢益抵达汉昌县时,却探听到新太守竟然留在汉中不走了。

    谢益不免多想了些,荀攸如此做派,莫非是对巴郡有所怀疑?

    越想谢益越是慌张。

    他唤来一同前来的兵曹掾严颜,后者出身巴郡临江县,文武双全。

    细心嘱托道:“而今我等迎到汉昌县已经有些远了,若再往前迎,只怕顾及不到郡中政事,到时引来荀太守责怪反而不美。”

    严颜闻言,皱着眉头说道:“既然不宜再往前迎,那停在汉昌县即可。米仓道多商旅行人,一路皆设有驿站官亭,安全无虞。”

    谢益却道:“君所言差矣!若吾等不知太守将至倒也罢了,可如今太守久在汉中不入巴郡,只怕正等到我等前去迎接呢!”

    “为今之计,正好由君率郡兵前去迎接,最为妥当。”

    严颜继续皱着眉头,慨然道:“太守临郡而不入,此乃太守无状,我身为郡吏,却不愿为了谄媚太守而行事!”

    这下,轮到谢益皱眉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我,刘辩,三兴汉室:http://m.feishuwx.net/woliubiansanxinghanshi/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全面战争之三国
我,刘辩,三兴汉室最新章节第236章 此去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