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会放过眼前的机会么?他当然不会放过,从锡兰守军开始转入反击之前,他就开始部署起自己的准备来。
他准备的攻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或者说,他将司马明威还有王琰两个人摆在自己的两翼,就已经时刻做好了应付敌人反击的准备。
司马明威老将军指挥的第5集团军,还有王琰手里捏着的第4集团军,在各自的突出部都做好了准备,准备着锡兰守军自投罗网。
12月31日,1832年的最后一天,锡兰拉开了代号为钳子的进攻作战。由两翼向明军中央突出部展开了两翼夹击。
已经被加固到了两米深的步兵战壕内,大明帝国的士兵抱着步枪,第一次感受到了敌人猛烈的炮火。
在大明帝国的周围,只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局部上集结这种程度的火炮,这个国家就是从大明帝国分裂出去的锡兰。
炮弹一发接着一发的落在大明帝国的守军阵地上,绽放出一朵跟着一朵的死亡之花。浓烟遮蔽了视野,翻滚着蒸腾着飘向天空。
坑底,大明帝国的士兵们抱着自己的武器,忍受着距离自己近在咫尺的爆炸,忍受着掀飞起来的灰尘打在自己的钢盔上。
这些可怜的步兵被安排在第一道防线上,要直面锡兰精锐部队的凶猛攻击。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依托,那就是已经构筑了5天的坚固防线。
他们驻守的阵地从攻陷下来之后就几乎没有变动过,所以他们已经加固了这些防线,并且在上面加上了许多大明帝国开发的战壕武器。
这些阵地上有隐蔽的机枪阵地掩护侧翼,整个防线都经过了加固,甚至部分地方还在战壕上加了屋顶。
缺乏进攻武器的锡兰军队,和多年前一样,需要靠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撕开这些大明帝国士兵驻守的阵地。
好消息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敌军纵深只有2公里多一些,这样的一个纵深,实际上是不利于布置防线进行防御的。
不过这两公里也确实被大明帝国打造成了坚固的防御地带,想要撕开这两公里,并非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至少,现在蹲在自己的战壕里,饱受锡兰炮火折磨的大明帝国守军们,不打算让这些正在摧残他们的锡兰士兵,顺利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敌人上来啦!”锡兰的炮火刚刚停歇下来,大明帝国的阵地上,就有人看到了密密麻麻已经靠近的锡兰士兵。
这些锡兰士兵趁着炮击接近了大明帝国守军的阵地,而他们出发的地方实际也距离大明帝国的前沿阵地并不远。
双方的堑壕直线距离其实只有不到700米,所以当锡兰士兵跃出战壕,开始攻击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进入到了大明帝国守军武器的射程之内了。
“开火!”随着一声耳熟能详的命令,大明帝国的守军阵地上,正面的机枪开始了疯狂的咆哮。
几挺机枪同时喷射出火舌,一下子就让刚刚从炮声中沉寂下来的战场,再一次变得热闹起来。
密密麻麻的曳光弹冲向锡兰士兵的人群,然后就仿佛是割小麦一样,把这些可怜的锡兰士兵击倒。
并不是所有的军队,在进攻的时候都有坦克还有装甲车来掩护的。锡兰士兵就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他们不得不和十年前一样,在敌人的阵地前成百上千的死去。
大明帝国的士兵猛烈的开火,很快就让锡兰士兵放弃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尝试。如果真的这样不顾消耗的打下去,可能填平这2公里的距离,要两万锡兰士兵的尸体了。
放弃了进攻的锡兰军队当然不可能轻易就放弃了尝试,很快第二轮猛烈的炮击,就再一次落在了大明帝国的守军头上。
这是当年步兵进攻敌军严密防御地段的标准流程,炮击之后是步兵冲击,步兵冲击之后继续炮击,如此往复循环下去,一直到攻克敌人的阵地为止。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否则大明帝国的军队早就把辽东平定了,也等不到王珏还有朱牧两个人建功立业了。
如此打法,就注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无数的兵力充当炮灰。双方比拼的就是决心,还有谁的物资更充足,谁的兵力更经得起消耗。
在这个过程中,进攻方是要比防御方多消耗更多物资和人员的,这也是当年大明帝国在辽东苦战一筹莫展的原因。
早就明白不能这么消耗下去的沈白鹤还有沈如玉两个人,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和大明帝国消耗下去,她们也在抢时间,抢锡兰高层决策到来的时间。
如果缪晟晔赶来,或者说他的命令由另外一个够威望的人带来,他们的进攻计划就彻底被终止了,等待他们两个人的就只剩下处分还有惩罚了。
但是,抢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他们如果赢下了前线的战役,把局势搬回来了,那坏事就变了好事,两个人的处分也就不会太过。
所以,他们没有任何的退路,只能投入自己最大的力量,进攻大明帝国的中央突出部。
也正因为如此,第二轮炮击过后,大明帝国的阵地上,一个刚刚从尘土里爬出来的士兵,就看到了对面锡兰帝国的猛犸坦克。
“坦克!”随着一声叫喊,大明帝国的阵地正面,一辆接着一辆的猛犸坦克露出了自己狰狞的獠牙,掩护着锡兰的步兵,走向了大明帝国的阵地。
谁能想到,运用坦克这种新式武器打破了战场僵局的大明帝国,有一天也要让自己的步兵面对敌人的坦克呢?
很快,阵地上就热闹起来,大明帝国的士兵同时缺乏足够的反坦克武器,他们也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迎战敌人的坦克。
突出部的争夺在双方开战仅仅一个小时之后,就进入到了惨烈的白刃战,阵地上到处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还有燃烧爆炸的锡兰猛犸坦克的残骸。(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