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的平民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但是。在当时由于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在当时的北方广大地区遍地疮痍一片萧条,尤其是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
然而,今天这个方山村所在的位置,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种种的机缘巧合,却是在当时的战乱的夹缝中奇迹般的存活并且繁荣了起来。
原因是此处自古便是南北交通的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一直以来都是八方商贾云集的贸易集散之地,聚集了相当财富和百姓。
再加上,它自身易守难攻的形势格局,也自然成为了各方势力的缓冲地带,也就是各方势力的一个今天所谓的 “贸易安全区”,为各方势力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各种需求。
等到大明朝正式建国之后,这里自然也就变得更加的兴旺了起来,当地常驻人口一度激增至到四五千人,真正的成为了这方圆数百里的一个重要的商贸集散重镇。
随着此间财富的日益膨胀,不仅那些新政府的官员趋之若鹜争相而入,就连各派的宗教势力也是纷纷涌了进来。
当时第一个在此地站住脚的,就是磐石山南面悬崖下的玉泉观,这玉泉观的观主名叫马啸,自称磐石道人。
他本人虽然并无什么大的名头,但是他的师傅,却是当时元明两朝鼎鼎大名的一代道教宗师席应真,在当时有着极大的声望。
这个马啸借着师门的声望和自身强有力的手段,迅速的在当地落地生根广收门徒,数年的功夫他就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一方宗主。
随着势力和财富的大肆扩展,他渐渐的失去了修真之人原本应有的本性和操守,一步步蜕变成了一个隐形的地方豪强。不仅巧借名目圈占了大量的田产,而且还勾结官府暗地里垄断着当地众多的暴利行当。
又过了没几年,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个相貌凶恶的大和尚,带着一帮光头在东边蟠龙山的山腰处一夜之间草建了一间简易的寺院,自号安兴寺,这个大和尚自任主持。
这个大和尚的本名周龙,原本就不是什么和尚,而是一个虎啸山林罪恶多端的盗魁,常年来趁着战乱一直飘忽不定四处作案。
只是由于大明王朝猛然间一统天下四海升平,顿时让他自感大势已去无法继续明目张胆的强盗生涯,故而巧施伎俩摇身一变皈依佛门。
明着阿弥陀佛青灯古卷,实则暗地里继续着自己的黑道生意,只不过是披上了一层掩人耳目的僧衣而已。
由于他们这伙人早些年间都已经积累了大笔的金银珠宝,再加上他们个个都身怀武功心狠手辣,很快他们也在本地占稳了脚。
当然,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他们和早先的玉泉观私下里结下了很大的矛盾,不时的在暗地里刀兵相见你死我活。
就在这双方人马紧锣密鼓,在暗地里的殊死拼杀的时候,不知道又从哪里云游来了一个名叫李淑云的女尼。
她一到此地便被当地的兴旺昌盛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独自一人便在这西边祥云山的山脚下结庐修行,广结佛缘。
其实说白了,原本这个李淑云也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佛门清修之人,只不过是一个无奈之际半路出家的前朝败落的贵妇人而已。
只不过,一则,她确实有些阅历颇有见识;二则,也曾真正的皈依佛门略通佛理;三则,她长的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四则,她巧舌如簧极擅蛊惑人心。
所以她仅凭一人之力却也很快在此地站稳了根基。
不仅如此,她还在短短的数年之内四下募捐建起了一座慈云庵,而且香火极为旺盛。
随着周龙安兴寺和李淑云的慈云庵的相继兴起,那个玉泉观的马啸终于真的坐不住了。毕竟有道是一山不能容二虎,何况现在又成了三家鼎立的局面。
毕竟这个地方就算是再如何的富足,也供养不起这么多的“山头”。于是这个马啸率先对其它两个对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试图一举将两者硬硬的挤压出去。
这个李淑云的慈云庵还倒好说,毕竟还都只是一帮柔柔弱弱的女尼而已,一直摇摆于其他的两强之间尽力的周旋。
但是那个周龙的安兴寺,却是处处和马啸的玉泉观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不仅明着斗法,暗地里更是时常大动刀枪兵戎相见,一时间双方都各有损伤大伤元气。
当然,他们每一次的交手之后,无论谁落败吃亏,都必定会迁怒于那个慈云庵,少不了到那里宣泄一番出一出心中的恶气。势力赢弱的慈云庵,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忍气吞声勉强应付。
在经过数次的血战之后,终于还是在当地的官府和豪绅们的大力斡旋之下,大家握手言和共同承认了当前三家共存的局面。
另外,马啸和周龙两人在数次的恶斗之后,竟然让惺惺相惜相互钦服,结拜成了生死兄弟。
两人相约共同的蒙骗愚弄本地百姓,一起劫掠欺压外来的那些商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仅如此,他们还一起强迫李淑云暗地里为他们提供年轻美貌的女尼任其淫乐,把原本还算清净的慈云庵,变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肮脏场所。
洪武二十三年,慈云庵里来了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尼,俗家名字叫史妙真。
这个史妙真不仅长得如花似玉明艳动人,一举一动自然流露着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活脱脱的一个美人胎子极品尤物。另外,她还精通音律妙解青词,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迎来送往更是得心应手八面玲珑。
自从这个史妙真到了慈云庵之后,短短六年的功夫,她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挂单女尼一举接替了李淑云,成为了这个慈云庵的主持。
还别说,她这一当上家,不仅把慈云庵治理井井有条日渐强大。而且她还凭着自己色相和高超手段,一步步的竟然当上了三家的总当家,就连马啸和周龙都甘心拜服在她的石榴裙下,任其摆布。
从此,早先一直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慈云庵,竟一举变成了扬眉吐气高高在上的淫乐道场。
到了后来,为了预留后手,史妙真又主持三家秘密的各修暗道,等修到了今天这个荒土堆所在的位置,三条暗道交汇于此地。
一来,躲避战火保存实力;二来,暗藏三家多年的积蓄;三来,她更是在这三条暗道的交汇处特意修建了这座专供淫乐的“极乐宫”。
当然,当初这里的规模和格局并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只不过是一个深处地下的安乐场所而已,完全没有现在的这些消息机关和高深布局。
等到了后来,这个史妙真更加变得有些变本加厉了,她不仅带着门下女尼的和那些道士和尚整日的淫乐。
她自己更是不时的从外面或是勾引或是强掳一些精壮的男子,供其享受,等被她玩够榨干之后,这才卖到外地为奴。其中稍有反抗不从者,便被她们暗下杀手埋尸暗道。
同时,她还大肆的从外地拐来了大批的妙龄少女,然后秘密的囚禁起来严加训练,让她们伺奉玉泉观和安兴寺的那些掌权人物。
而且,她们还会被秘密的送给当地的那些政府官员和地方豪绅,成为他们的私有性奴,更挑选特别出色的留在极乐宫中,专门招待一些重要的客人。
一时间,这个原本繁荣昌盛的地方重镇,竟变成了一个极其荒唐的荒淫之处。
当然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不透风的墙,毕竟也是人在做天在看,迟迟早早都会还的!
等到了建文年间,时任山东布政使的一代名臣铁铉,在听到这种不雅的传闻之后顿时勃然大怒,立即勒令地方严厉进行查处。
但是,当时以慈云庵为首的这三家,在当地的潜势力太大,早已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再加上当地的大部分官员自己就不干净,也就自然不敢真的下大气力进行查处。
到最后,他们也就是象征性的抓了一些倒霉的替罪羊,便不了了之了。当时也正值靖难之役,铁铉虽有心彻查但是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任其如此。
等到了铁铉兵败被俘处死之后,这件案子也就再也没有被人重新提起,从此这帮人更是变的肆无忌惮,无法无天了起来。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和豪绅名流,也都纷纷参与其中,肆意淫乐。
直到永乐四年,一代奇人黑衣宰相姚广孝在奉旨重整铁铉旧案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道铁铉生前尚未来得及发出的公文,这才知道此间竟然还有此等荒唐的事情。在他亲自微服私访,认认真真的查询证实之后,顿时震怒不已。
等他回京据实密报之后,明成祖朱棣立刻下严旨,命姚广孝亲自前往处理此事,并明确指示要将为首的诸人处以酷刑——“活剥碎尸,草揎之,以儆效尤!”
第三天,姚广孝就亲率锦衣卫赶赴此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整个地方进行了彻查。数日之间,就把慈云庵和玉泉观、安兴寺三处绝地深挖翻了个底朝天。
不仅当场抓获了以史妙真和马啸、周龙为首的僧道尼三百八十七人,还一同抓获了正在淫乐的三名本地官员和两名当地豪绅。同时也救出了一大批被他们囚禁的男男女女,共计百余名。
等把这一切都审问清楚之后,姚广孝当即就下令:一,把为首的史妙真和马啸、周龙三人,当众活剥碎尸,并让专门的匠人趁热把三人完整剥下来的人皮缝制完整,用药物处理后再在里面装满特殊的草料制作成人皮干尸标本,最后泡入特制的药酒之内等待另用。
二,接着用砍头的极刑杀死了剩下的所有僧道尼,以及那三名当地官员和两名当地豪绅,并且把他们砍下的头颅全部扔到荒郊野外任凭野狗苍鹰食之。
三,当地和附近地方牵连出的大小一百一十九名官员和乡绅,也全部处以死刑,以儆效尤。
四,把当地的所有的乡民,一概发配到边关苦寒之地为奴,永世不得擅自离开。
当然,那个就算是份属和姚广孝同是席应真弟子的马啸也被剥皮碎尸,未能幸免。
姚广孝在按旨处理完这一切之后,又上报皇帝请旨,在这个“极乐宫”的位置建一座专门警示后世的三观楼。在得到皇帝的同意之后,姚广孝下令先彻底的拆除了原先的玉泉观和安兴寺、慈云庵三处建筑,然后亲自督工的建起了一座三层的三观楼。
并用古篆在一块玄铁牌上面亲笔写下了三行警世的字句,又命工匠在另一块石牌上刻下了这一切的大致经过。
等到三观楼建成之后,那三个首恶的人皮干尸标本也刚好泡制好了,姚广孝就下令把它们悬挂在楼上,并且强令大批的外地官员和百姓轮番到此观瞻。
最后,在一连展览了三个月之后,姚广孝这才命人把这三具人皮标本收起来,秘制存放到了三观楼下面的地宫之中,让它们永存后世以警后人。
但是自从姚广孝修建完这座三观楼后,一直到到明末的崇祯年间一直都没有被正式的专门修缮过。
原因一是,这种活剥碎尸的刑罚太过残酷,自从永乐年间之后就很少再有提起,更不用说大张旗鼓的使用了。
原因二是,这座三观楼所涉及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中确实是太过荒唐,根本无人愿意再度提及。
所以说这座三观楼在经历的二百多年的风雨之后,早已经坍塌损毁大半,而它所暗隐的那段让人难以启齿的陈年往事也慢慢的早已为人遗忘,不用说这其中珍藏的三具人皮标本,也更是无人问津了。
甚至在这期间宣德年间,皇上就曾经专门下旨废除了这项‘剥皮揎尸’的酷刑,并且有意的委婉暗示当时的史官,把当年的那段实在有伤风化的记录删减掉。
等到了明崇祯年间,大明王朝早已经是日落西山大厦将倾,不仅大明政权已经腐败到了骨子里面,而且天灾也是此起彼伏,轮番的肆虐着华夏大地。与此同时,北方的女真部落的铁骑又趁机不时的南下侵犯劫掠,一时间流寇四起盗匪遍地,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这时,这个方山村附近的贤达乡绅为了保护当地的一方平安,便自发募捐在原来三观楼的基础上重新修建起了一座坚固的寨楼。
这座寨楼高达十三米,一共五层,不仅垛高墙厚,而且在顶部设立了一座有专人终日值守的钟楼。
上面值守的人员一旦发现有什么土匪流寇远远的靠近,便立即撞响巨钟紧急召集附近十里八乡的精壮男子,迅速的进入到寨楼内进行防御战斗。
不仅如此,他们还又专门清理出了当初史妙真所主持挖掘的那三条暗道,作为特别危急之时的紧急安全通道,以寨楼为中心另外在外围修建了多处的拱卫阵地。
这样一来,当地的乡民也就能够更加的来去自如,机动灵活的抵御那些外来的入侵,实在不行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的转入地下或者撤到山中,避免巨大的伤亡尽可能的保存实力,等到敌人退去之后再重新的返回。
只是在这块石牌上,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丝毫的没有提到那三具人皮标本的存在,不知是当初的镌刻之人故意的隐晦不说,还是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真正见到过,那三具珍藏的人皮标本。
另外,在这块石牌上不仅清楚的记录了,当初所有募捐人员的名字和各自捐出财物。而且还大致的描述了这座三观楼重建之后,所起到了重大的防御功能,以及它在当时特殊的地标功能。
其中最有名的一役,那就是在崇祯九年,当地乡民就凭借这座三观楼,顽强的抵御住了三千多流寇的强攻。那一战之中,三千多流寇马匪轮番强攻,当地的乡民凭险固守顽强抵抗三天三夜。
最后,终于让敌人留下了八百多具尸首仓皇而逃,而本地乡民仅仅死伤三五百多人,几乎完全是凭借着自身的力量,抵御住了那些穷凶极恶的武装马匪。
就此一役,就让重修后的三观楼一战成名,附近的乡民和逃亡的外乡人再次纷纷的涌向此处,寻求三观楼的庇护。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百姓,一时间又是商贾云集,渐渐的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重新迅速成为了一个人口众多的重镇。
不仅如此,由于在当时当地极少有什么较为明显的建筑,而这个高达十三米的三观楼也就自然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地标,成为了当地百姓内心深处的一个归属性建筑。从此,也就有了城西三观楼的叫法。
在经过明崇祯年间重修后的三观楼,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确实起到了强大的防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护了这一带的百姓商贾,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到了后来,当地的望族乡绅自发的对其定期修缮,从未放弃它的寨楼功能。
尤其是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山东各地也是接二连三的爆发了多次的义军活动,就连当地官府也更加重视起了这种寨楼的实际防御功效,曾专门派人负责再次的加固和完善各地类似的寨楼。
这座三观楼的地面部分,东西六十多米南北四十多米,甚至比一般的城楼还要坚固,再加上它地下的三条暗道可以与外面的三座小山相通,也更加的增强了它自身的防御纵深。
另外,这一带一直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繁荣之地,自然他们当时自己所拥有的武器也相对的比较精良,这当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甚至到了最后,当地的官府试图派兵进驻此地,把这里营造成一个重要的防御要塞。但是却被当地的那些豪绅采用种种的手腕,找借口给拒绝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官兵来了,恐怕比那些义军和流寇也好不到哪里去。
人家那些义军和流寇,也只不过是剽掠一番自当退去,一般不会长期的盘踞侵扰,就算是偶尔的血战几场,换来的也是大部分时间的平安无事。
但是这些官军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会吸血,说不定还会把骨头都嚼碎吞下去,到时候那就别想再有什么安宁之日了。
最后,还是采取了折中之法,由当地豪绅自己招募供养一定数量的乡勇,常年专门在寨楼上驻守,主要是保护这一方的平安。当然在官府需要的时候,也要按要求协助官军出兵,攻打和防御那些大股的流寇。
到后来,捻军大肆的活动于苏鲁皖地区,也时常骚扰这一带。三观楼驻守的乡勇凭借着手中精良的火器,和这座坚固的三观楼,也确确实实的打退了他们十余次小股的袭扰,并给捻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不仅如此,这一次的夜战中,三观楼的乡勇还在无意间,击杀了捻军的一个什么王爷,这一下算是跟捻军结下了死仇。
最后,在同治四年,愤怒的捻军在当时的捻军名将张宗禹的亲自率领下强攻三观楼。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张宗禹指挥万余精锐马步军,对三观楼极其周围阵地发动了毁灭性攻击。
仅仅不到一天一夜的时间,在张宗禹的轮番强攻下,三观楼终于被捻军的火器炸毁了一个边角,攻下了整个阵地。
带着仇恨的捻军在破楼之后,先是杀尽了楼内所有的乡勇百姓和抢光了里面所有储存的财物,然后立即对这座古楼进行了彻底的爆炸拆除,让这座古楼永远的成为了逝去的历史。
不仅如此,他们还疯狂的捕杀附近来不及逃生的无辜百姓,就连外围的那三个暗道出口,也都被他们用炸药彻底的炸毁了。
就在他们还想着顺着三条暗道,继续往里试图找寻那个神秘地宫的时候。大清最后的柱石僧王僧格林沁,亲率精锐的蒙古骑兵呼啸而来。张宗禹当即下令所有捻军疾退,按计划把僧王引往了早已设好重兵的山东曹州方向。
先是在菏泽的高寨楼一战中,痛歼了七千蒙古精骑大败僧王,后又在吴家店一举击杀了不可一世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
姑且不论当年的孰是孰非千秋功过,当时这个僧王的出现,倒是让这三观楼的地宫躲过了一劫,完完整整的深藏地下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