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略已定。
接下来,袁军各部尽数集结于寿春以后,袁耀做了一番战前动员后,便挥师北进。
不过嘛。
此次却是两路出击。
第一路以太史慈为将,携七千余众沿陈国方向进军,以声援困守陈县的桥蕤所部。
至于袁耀则亲统三万主力径直从上蔡进军,一路长驱直入往颍川郡方向的重镇许县、郡城阳翟方面进军。
此意图已经极其明显。
袁军不与已经在陈国占得先机的曹军主力正面交锋,而是选择重新开辟一道战场。
不仅如此,此次袁耀为了以掩饰接下来的奇袭方略,他所打出的大旗是要与屯驻洛阳周边地区的张济、段煨联合。
为了令曹操得知此消息。
袁耀故意并不隐瞒与二人结盟的消息,反是故意不着痕迹的透露出去。
这也是鲁肃为袁耀所献之策。
可以利用如今西凉军方面大举出击,欲一举荡平张济等分裂势力的机会,以结盟张、段二人的消息掩盖要奇袭的方案。
既然要结盟,那自然是要向西边发展。
如此,开辟进军颍川方面的战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令曹操无法窥破己方的战略企图。
两三日间。
当袁军主力迅速进军至颍川境内,颍川各方势力压根无力抗衡,且豫州刺史听闻袁氏大军竟然由袁耀亲自袭来时,顿时间生出惊惧之色。
他亦是毫不犹豫地弃官逃亡。
转眼间,豫州便陷入了无主之地。
眼看着袁军主力便要轻易席卷拥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颍川郡。
只在此时。
军报也迅速的送至曹营。
曹操徐徐一扫军报信息,陡然间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详的预感。
沉默良久,曹操不由面色严肃,沉声相问道:
“袁军此次领军主将乃是何人,可否知晓?”
“启禀主公,敌军主帅乃是袁术亲子袁耀。”
话音刚落,传令兵士遂迅速拱手答复着。
“袁耀?”
闻听此言过后,曹操随即在心间暗暗嘀咕着,与此同时脑海里亦是迅速在搜索着袁耀之前的履历。
好半响方才出言询问着周遭诸人道:“此子便是当初匡亭之战时率部从我军后方杀入,导致我军未能尽全功而一鼓作气击溃袁军主力的那人?”
“大兄,然也!”
一提及袁耀,此时一旁身长八尺且魁梧异常,面相蹦得极其严肃且冷酷的大将曹仁便顿时间愤概说着。
“汝南追击战中,子和也是命丧此子之手。”
说罢,此刻的曹仁变顿时满腔的怒气陡然间仿佛无尽的苍穹般,径直席卷而来。
一提及起曹仁,他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阿弟曹纯之死。
而这股怒怨自然也是冲着袁耀去的。
现今刚听闻袁军主力竟是由袁耀亲自统领北进时,曹仁积攒在胸间早已不知何时的怒气顿时仿佛犹如火山一般彻底爆发了。
接下来,他瞬息间不做丝毫犹豫的站出拱手请战道:
“大兄,颍川郡方面的地利对于我军来说,乃是绝不容有失的战略要地。”
“一旦丧失,则陈留危矣,继而兖州危也!”
说罢,他坚铮地请战着:“末将愿领一军西进击溃敌卒,并亲手擒袁耀此子的首级前来面见大兄,并放置子和坟前祭拜。”
一言而落。
眼瞧着曹仁眼中浓浓的恨意以及战意,曹操眼中精芒一闪,哪还能不明白如今他已经被怒火攻心。
若就此领兵杀往颍川郡,难保不会遭受伏击。
毕竟,就袁耀自统军以来连战连捷,鲜无败绩,这可的确不是可以小觑的!
沉思一番,曹操不由微笑着劝慰道:
“子孝,听闻那袁耀自统军以来便连战连捷,未尝一败,此人不可小觑,你切莫不可轻视也!”
“还请大兄放心,仁有分寸。”
话落,曹仁面露决绝之色,沉声说着。
眼瞧着其坚决的请战态度,曹操深思一番,亦还是决议派遣曹仁为将,率部袭往颍川郡。
由于现阶段间袁将太史慈已率部径直往陈国杀奔而来,以援助陈县的桥蕤所部。
他自然是需要亲自镇守于此,以主持大局的。
那在场诸将,放眼望却,似乎能够与盛名在外的袁耀交锋,也唯有曹仁能够担此重任了。
至于夏侯渊、曹洪等人,虽然勇者勇矣!
但作为宗室之人,曹操自然对他们的习性知之甚详。
深怕由他们二人前去,会被袁耀有所算计。
亲耳听到曹操的任命指令以后,曹仁亦是陡然之间大喜过望,遂立即拱手称谢,便迅速退下调兵遣将而去。
点齐兵众,约莫步骑万余人袭向颍川郡。
待分兵迎击的任命安排过后,此刻的曹操也不由七上八下起来,心间略微有些许心乱如麻。
正值此关头,他不由再度召集前来了戏志才前来。
“志才,自子孝领军杀向颍川过后,我这心头便总是心绪不宁的样子,你说会不会有啥事会发生呀?”
待二人相视而坐过后,曹操不由先行开门见山的说出了心间迟疑许久的困惑。
闻言,戏志才稍作思索,遂微微笑着道:“主公莫非是忧心子孝将军会因其弟所阵亡之事而陷入报仇心切的境地,最终会被袁耀抓住破绽,一举歼之?”
“志才深得我心也!”
听罢,曹操无比赞同的点点头,以示附议,随即郑重的予以说着:“毕竟,袁耀此人既然盛名在外,年纪尚轻,便能连战连捷,未尝一败,此子恐怕确实是有数分能力的。”
“若子孝当真怒火攻心,我当真还担忧其处境呢。”
听闻了曹操的一席言语,一侧的戏志才遂不由循循渐进的问询着:“不知主公可知袁氏为何会放弃继续进军陈国,反而是重辟战场的原因呢?”
“不会就是因为我军在陈国早已立足,已经掌握了战局主动权的因素吧?”
“是也不全是!”
说罢,戏志才无比严肃的解释着:“忌惮我军早已有所准备,袁耀深怕战事一直与我军僵持下去,故而他才决议欲从颍川重新打开局面。”
“可此事的发生却还是要与近日来的西凉军动向有极大关联。”
“志才,此话何意?”
一言而落,耳听着戏志才的一席语落,曹操连忙问询着。
随即,他方才流露出略显严谨的语气,予以解释着:“主公,若忠未猜错的话,袁军进军颍川郡,恐怕只是佯攻。”
“实则最终战略目标还是陈国亦或者是兖州地界。”
“志才可否说得详细一些?”
一时间,曹、戏二人仿佛犹如相知多年的知己一般,相谈甚欢。
“假设一下,若是忠目前站在袁耀的角度前去考虑问题,如果继续集结大军杀向陈国,所遭受到的将是早已整装待发,机会十足的大军伏击。”
“若是稍有不慎,恐怕部众还会折损过大,得不偿失也!”
话落至此处,戏志才语气稍微顿了顿,遂又道:“可若是借此西凉军大举集结欲出关的消息,大肆放出风声欲要一力争夺颍川郡的想法。”
“并在之后放出与张济、段煨等分裂势力结盟一起对抗来犯之敌。”
“此恐怕是接下来的确最好的方案。”
话音伴随着时间的结束。
曹操方才醒悟了过来,随即双目正视着从旁的戏志才道:“志才,你的意思莫非是,袁军是在借此障眼法好来弥补自己真正的战略企图?”
“从目前所展露而出的情况来看,大概是八九不离十了。”
戏志才如实予以回应着。
耳闻着其回复,曹操思索半响,不由试探性的相问着:
“既然袁氏是在佯攻颍川,那不如将子孝所部调回来如何?”
“主公,此万万不可啊!咳咳!”
偶然一听此言,戏志才瞬息之间便激动了起来,连续着数声咳嗽,连带着面上苍白的脸色不由愈发严重了。
旋即,他不待曹操有所决定,便先行解释着:
“主公,袁氏兵多将广,此次既然能够两路出击,那以袁耀此子的谋略能力,绝对不可小觑!”
“若是我军对于颍川郡不管不顾,那袁耀势必会迅速调整战略,以先吞并整个颍川郡,继而能够得益举大众北进入兖,以威胁我军后方。”
一番话语而落,戏志才亦是迅速将各项因素都予以分析着,为曹操选择方案做出针对性的选择。
……
另外一面。
此时的袁军主力早已通过了上蔡,踏入了颍川境内。
直至目前,袁军前锋距离许昌城不过唯有三十余里的路途。
在稍作原地休整间,此刻袁耀亦是在召集鲁肃等诸谋臣正一同商议着接下来所将发生的变故一一正对着地图操演着。
从此时间鲁肃已经能够看出,袁耀最终的选择了。
在月夜下的江亭时,他曾为袁耀设计了上、中,下三道的战略方案。
上策是集中扬州诸郡之力尽快涉足各州郡间,好举大众北进中原诸州,以图霸业。
中策则是以扬州为根基,向西朔江而进,以吞并荆、益二州为依托,构建完全体的长江天险布防攻势。
下策则没必要再提……
而此战略对于袁耀来说,的确冲击力更大。
他也不经一次在解析着中策战略的效果,其实远没有那么得利。
毕竟,己方现在已经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若是北进中原,则是进可攻,退亦可守的局面。
可如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发展,虽说也不一定不行,但风险、弊端也极其明显。
从扬州诸郡朔江而上,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日,而须击破荆州刘表的统治又需要花费多少时日?
待己方成功解决诸事过后,手中又不约而同般地出现了其余问题。
若是在平定江南的战役中,却致使雄踞北方的众群雄纷纷被消灭,而使一家独大的话,那待北方一统,单纯依靠长江沿线,又焉能如何提供粮食与兵员呢?
到那时,江南与北方当真有一拼吗?
这一点,袁耀不得为知。
但他却能够明白,若是选择中策的战略,却是疏漏太多,不值得冒险。
袁耀来自后世,可是对原史的敏锐极其精湛。
原史上,从官渡之战结束的时刻,东吴军便已进驻至柴桑一线,由中郎将周瑜负责操练兵士,熟练战船。
但最终结局却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吴军竟然在江表十二虎臣,以及军事无比显著的周瑜带领下,是迟迟没有干翻江夏黄祖的统治。
花费了八年时间,方才迅速将江夏黄祖击破,并将夏口已东的半个江夏郡纳入了治下。
这八年来,反而是曹操一直在积极的渡河平定北方,以消灭袁氏余党以及异族胡人的首级。
可最终虽然是夺取了江夏,却也丧失了继续吞并整个荆襄的机会,导致无法再享有荆、扬的战略布局。
面对着曹操倾其全力的南下,荆州不战而下!
反观鲁肃最初向孙权所提出的“榻上对”宗旨是据有荆、扬二州,以构建完全的长江天险的防御,却是因未能据有荆州而宣告破产。
之后,鲁肃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力主孙刘联盟,来共同对抗北方最为强盛的霸主。
也正是由于考虑到时间的因素。
针对于鲁肃所提出的中策战略,袁耀并未过多做考虑。
因为,一心拓展整个江南之地,所欠缺的便是时间。
一旦令北方一统,可己方尚还未全据江南诸地的话,那整个战略大局的主动权都将彻底沦丧,最终将会成为原史上的东吴政权。
将一直受到北方的压制。
故而,袁耀直接选择了上策战略。
那就是争夺中原诸州,以雄踞整个中原之地,成就王霸之业方才是正道。
而眼瞧着袁耀的抉择,此时的鲁肃自然也是欣慰无比。
这至少说明,袁耀胸怀天下,并不是目光短浅之徒。
并不会为了据有江南之地而放弃争夺富饶的中原诸州。
这也是鲁肃最欣喜的一点。
其实,他的内心深处亦是希望袁耀能够采用上策战略制定为国策执行。
此时间,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纷乱局势,袁耀正视着鲁肃的眼神,不由请教着:“子敬,听闻现今间西凉军诸部已经齐聚于函谷关,随时都将有出关的可能。”
“接下来,我军该作何动向呢?”
PS:二合一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