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这是我拍卖来的!”宝友信誓旦旦的说道。
放在刚入行的时候,张扬听到“拍卖”两个字,心里多少会犯嘀咕。
但是现在,宝友的话,甚至没办法让他的心起一丝涟漪。
凡是没说在哪个拍卖行“拍卖”的,一律当成借口、或者野鸡拍卖公司。
而国内的那些野鸡拍卖公司,说白了,基本就是有点门路的古董贩子,披了层拍卖行的皮罢了。
“拍卖也不保真啊,您这件,仿的是国内某知名博物馆的馆藏。”
“我线下见过真品。”
张扬说完以后,静静等着宝友的反馈。
一般这时候,正常的宝友,会默默把东西收起来,灰溜溜的离开;
不讲理的宝友,会骂张扬不识货,说他没水平;
国宝帮的宝友,会告诉大家,博物馆里的是假的,他的才是真的;
眼前这位宝友,反应很特殊,他恍然大悟的说:
“啊,对对对,这件就是那个博物馆里的真品,当时拍卖的时候就写清楚了的。”
接着,他拿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白纸,展开以后,是一份拍品的说明。
上面写着,这件铜印章,是海林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因为博物馆经营不善,不得不变卖。
甚至还配了一张,印章还放在玻璃展柜的时候的照片。
“经营不善?”张扬看到这四个字,觉得很刺眼。
因为海林博物馆现在是他在经营啊,这不是相当于说他没本事么?
张扬不得不拿出一张名片:
“我就是这家博物馆的副馆长,我很确定,这件东西的真品,还在展馆里。”
宝友接过名片,直接懵了。
他抬起头,嘴颤抖着,一副想说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没事,你别紧张。你应该是被骗了,当时你拍卖花了多少钱?”
“加佣金,一共八万五千。”宝友答道。
“真敢骗啊……”
张扬做了个请的手势,指向旁边的工作人员:
“跟他走吧,直接找警察登记一下。这钱还有机会追回来。”
这事儿,要是在直播的时候遇见,张扬肯定要加宝友的好友,好好聊一下。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给骗子脸了。
不过现在是在活动现场,这么多人眼巴巴的等着呢,直接报警是最好的选择。
送走被骗的宝友,接下来鉴宝的,是一位衣着华丽的大姐。
她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取出了一个棕红色的木雕。
“这是件上等沉香的笔筒。”大姐告诉张扬。
“虽然距今已经几百年了,但还是能闻到上面淡淡的香味。”
张扬本来在看笔筒上的纹饰。
上面的梅花雕得挺不错的,看上去像是整个木材掏空后雕出来的。
当听到大姐说,这是沉香,而且还有香味,他下意识的凑上去闻了一下。
我去!
刺鼻的廉价香水味扑面而来。
张扬仔细一看,笔筒的底部好像被什么液体浸湿了一点。
不用想就知道,这是香水漏了。
他抬起头看了大姐一眼,这都什么人啊,这么糟践东西的。
“这应该不是沉香,上面的香味,绝对不是沉香的味道。”
“是吗?那就是黄花梨。”大姐很无所谓的答道,像在蒙答案一样。
“那更不可能了。”
张扬摆摆手,把笔筒放了下来:
“黄花梨不是这样的纹路,而且这么粗的黄花梨,没有人会把中间掏空。”
“管它什么材料呢,专家你快帮我看看这东西值多少钱,就行了。”
大姐的语气,给人一种在当铺当东西的感觉。
张扬鉴宝这么久,第一见有人比自己还不耐烦。
偏偏这还是件好东西。
“光绪年间的黄杨木雕。”张扬简短的答道。
“价格呢?能卖多少钱?”大姐催促道。
“没有这香水味,恢复它本来面目的话,起码能卖六万……”
张扬话音未落,突然看见一个穿着运动背心的中年男子,一路挤到了队伍前面。
上来二话不说,扯着鉴宝大姐的胳膊,让她的身体旋转了个一百八十度。
接着抡圆了胳膊,“啪”的一个大嘴巴子,招呼了上去。
大姐挨了一巴掌,又没站稳,一个踉跄,直接坐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在场所有人都浮现出一个想法:
刺激!这下有热闹看了!
不光排队的人纷纷给这对男女腾地方,张扬更是直接起身,退到了海报墙前面。
但是预想中的场景没有出现,男人整理了一下衣服,从裤兜里掏出金丝眼镜戴上,走到了张扬面前:
“这位专家,不好意思啊,这是我父亲的收藏。”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东西没问题,光绪年间的黄杨木雕。但是这里是公共场合,你们这是?”
张扬眼神瞟了一下坐在地上,正伏地痛哭的大姐。
现在要如何收场呢?
“没事,我去找警察说明情况。”
男人非常专业的双手托起那件木雕的笔筒,看都没看地上的大姐一眼,径直迎着正往这边过来的民警走去。
……
“老师,刚才那对男女,一看就是外地人,我们盛海本地人是没有这么粗鲁的。”
下一位上来的老太太,边往外藏品,边给张扬解释。
张扬当然不会回应这种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老太太慢悠悠的把盒子里的东西取出来了,是一只猪。
准确的说,是一只蹲坐在地上的陶制野猪雕像。
这只猪非常胖,蹲坐在方形的台子上,肚子已经垂到了地面。
脊背上长着立起来的刚毛,鼻子又小又尖,和现代的家猪有很明显的区别。
张扬看到东西的第一眼,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个念头:
什么情况,又来?
这件东西,他记忆太深刻了,海林博物馆里绝对也有。
造型几乎一模一样。
这种蹲坐在方形陶板上的陶猪,是很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陪葬品。
博物馆里那件,经过张扬鉴定,是北魏的。
老太太这件,是今年的。
和刚才那件仿造的印章生产时间一样。
“阿姨,您这件藏品,是从何而来啊?”
“这类器物,可是陪葬品啊,这表面的土,看起来应该没挖出来多久。”
“祖传的。”老太太乐呵呵的告诉张扬:“这件宝贝,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放在家里。”
“您今年贵庚?”
“我65了。”
“那这件东西,最多不超过65年。”
张扬同样乐呵呵的告诉对方:
“东西是真的话,那可是博物馆的文物啊,得是北魏的,一千多年呢。”
“这样啊……”
老太太沉默了,突然一拍脑门说道:
“哎呀我记错了,这件不是祖传的。”
“祖传的在家里呢。”
“这件是我一位博物馆的朋友送我的。”
“是吗?博物馆的证书呢?”
张扬直接预判了老太太下一步的行动,提前伸出了手。
感谢Ragnarsohl的100币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