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第七百四十一章西域方略下一章:第742章当仁不让
“皇上,太祖虽在沿海布下了一道海防屏障,但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繁重,臣觉得时移世易,或许改变对倭策略能收到清除倭患的奇效。txt全集下载。更多最新章节访问。”
张辅退回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后,不等下一名大臣奏禀公务,李云天忽然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众臣闻言纷纷好奇地看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困扰沿海地区已久的倭患。
“镇国公觉得该如何应对倭患?”宣德帝眼前亮了一下,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李云天与别的大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从来不把麻烦推给他,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皇上,我大明沿海有海防卫所有五十多个,兵力超过了二十万,而倭寇每次袭扰多为千百人而已,行动迅捷,往往不等我卫所军士赶至就已经逃之夭夭。”
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道,“皇上,在臣看来唯有掌控战场上的主动才能威慑敌军,既然倭寇避开了沿海的海防卫所那么我大明的海防防线威慑力骤减,臣觉得与其被动防御倭寇的袭扰,不如主动出击对其进行剿灭,御敌于国‘门’之外!”
听了李云天的建议,大殿里的众臣纷纷暗自点头,认为李云天言之有理,对于那些袭扰后就溜之大吉的倭寇,大明的海防卫所确实是不易应对。
其实,李云天刚才那一番言语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辞而已,他之所以要改变大明的海防战略,是想要趁机组建大明水师,增强大明的海上力量。
倭寇之所以猖狂,除了倭寇来去匆匆和海防卫所训练懈怠、兵力空虚外,最主要的就是大明的海防战略发生了变化,自从洪武帝颁布海禁令以来大明的海防采用了守势,不仅像小琉球这样的海外岛屿被大明荒废,而且卫所的那些海船出海也受到了不少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后期以来除了骁武军建造的那些三桅战船外,大明十几年来并没有新船下海,就连以前每年在南北海域例行的‘春’巡和夏巡也相继停止。
对大明而言,它的威胁主要来自陆地,再加上大明海上力量在当时并没有对手,故大明而自然重陆战而轻海战,意识到海权重要的朝廷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最能反映出大明轻视海上权益的事情就是,大明虽然拥有着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师,并没有水师这一编制,勉强称得上水师士兵的就是沿海的那些海防卫所。
南直隶虽然号称是水师的基地,但不过是停靠了郑和宝船而已,而其余的海船则隶属于各个海防卫所,每当朝廷有大规模的行动时将那些船只和海防卫所的士兵召集起来行动。
郑和下西洋时的护航士兵很大一部分后来被调往运河运输粮食,使得那些‘精’锐水师士兵成为了平庸的运输兵。
而且,沿海那些海防卫所的士兵七成被派去种地,三成被派去造船,还有被调用修建宫殿和军事设施,卫所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李云天不会在朝堂之上揭‘露’沿海卫所的那些弊端,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更不想去触动朝廷中相关人员的利益,这里面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真要纠缠起来的话会牵涉他大量的‘精’力。
因此不如快刀斩‘乱’麻,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如果有人不识好歹的话那么他届时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加雷霆手段。
“镇国公,说说你的策略。”宣德帝见李云天提到主动出击对倭寇进行征讨,知道李云天已经想好了对策,心中顿时来了兴致,微笑着地说道。
“皇上,依臣看来,要想确保大明海上局势安稳,那么唯有用水师来守护大明的海域,这样才能消除大明的海上威胁,御敌于国‘门’之外,确保我大明沿海的安稳。”
李云天确实是想过如何对付倭寇,不过倭寇只是他建立水师的一个因素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正式组建大明水师,使得大明真正拥有海军部队,进而确保大明的海上霸权,所以面对宣德帝的问询他从容不迫地答道:
“臣觉得海防卫所的职责与内陆卫所不同,他们的战场应该在海上,消灭海上的来犯之敌,据臣所知西夷诸国皆举全国之力组建了规模不菲的水师部队,以确保各国的海上权益,虽然其水师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但假以时日必成我大明未来的一大隐患。”
“皇上,臣刚刚接到消息,讲武堂派去海外印加国的人员已经顺利在当地取得了银矿的开采权,如果所有事项进展顺利的话每年至少能往大明运送五百万两银子。”
说着,李云天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沉声向宣德帝说道,“而且,臣估算了一下,大明每次可从印加国与西夷诸国的商贸中获利近千万两白银。”
轰的一声,李云天的言语引发了太和殿的一阵‘骚’动,众臣‘私’下里纷纷议论着李云天所说的印加帝国的银矿和与西夷诸国海上贸易的利润。
大明是一个银矿稀缺的国家,而且银矿的品质也不好,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从日本的进口,使得日本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如果李云天在印加帝国找到了银矿,那么将使得大明结束缺银的历史,尤为重要的是,大明是以银为本币的国家,只有有着充足的银两才能使得白银在市面上流通,对大明的经济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在大明的朝堂上,如果说谁会做生意那么非李云天莫属,李云天以‘交’趾为跳板所组织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商贸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使得京城那些从中分得一杯羹的文武大员获利匪浅。
因此,不仅宣德帝,朝廷的那些重臣也纷纷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要知道通过海外贸易来的钱财不仅快捷而且安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
可惜的是,南洋的市场有限,再加上随着海外贸易的进行物品的利润自然也相应减少。
所以,李云天为了避免向南洋诸国运送过多的货物导致价格大幅度缩水,因此将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定为每两年进行一次,其利润稳定在一千两百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想要从海外商贸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唯有开拓新的市场,按照李云天的说法,要是开拓了印加帝国与西夷诸国的海外贸易,又将增加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这对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由此一来,大明水师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要是没有强大水师护航的话那些进行海外贸易的商队绝对会受到海盗的青睐。
必须要说明的是,海外贸易所产生的一千多万两白银的利润,并不是说大明实实在在地赚了一千万两白银,而是通过与海外诸国的物品‘交’换获得了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
当然了,如果遇到通货膨胀,海外贸易的利润会相应地缩减。
李云天之所以提到了海外贸易,是想告诉朝堂上的那些在海外贸易中获取了利益文武大员,如果要想得到更多的海外贸易利润那么就必须要开拓新市场,而没有大明水师护航无法完成这一点。
讲武堂名下虽然有一批被李云天以给南洋商贸船队护航名义从朝廷要来的海船,也从相应的海防卫所里调来了不少士兵,勉强在讲武堂有了编制,称得上是大明的一支水师,但它的作用只是护航而已,最多在李云天掌权的‘交’趾和广西海域内巡航,无法攻打属于福建都司海域的那些倭寇,否则不仅违反了朝廷的法令而且还会引发与福建都司的纠纷。
既然这次福建再次闹倭患,那么李云天正好趁着此次辽东明军接受封赏的时机提议组建大明水师一事。
“诸位爱卿觉得镇国公所言如何?”
宣德帝见大殿内陷入了一派沉寂,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说李云天刚才的提议有违明太祖所制定的祖制,每当这个时候朝堂上总会有不少大臣跳出来义正词严地反对,可是今天的情形却显得有些诡异,随后他意识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问道。
身为大明的天子,宣德帝自然知道李云天所主持的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中有不少货物的货主是朝廷中文武重臣的家眷,李云天给与了那些人相应的货物配额。
由于这属于正常的生意事项并没有触犯大明的法律,因此宣德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给那些朝廷大员的福利了。
既然如此,那么李云天开拓一条新的海上贸易路线的话,受益的不单单大明国库,还有那些分到配额的文武重臣,故而肯定没人反对,谁吃饱了撑的跟钱过不去,而且还是正大光明赚来的钱。
再者,要是在这件事情得罪了李云天那么可就得不偿失了,谁也没有必要在没人关注的水师事务上跳出来反对。
退一万步来说,李云天的口才与他的经商头脑一样出类拔萃,与他就水师一事进行辩论的话无疑是自讨苦吃。
能站在太和殿里的人都不是那种头脑简单之辈,自然分得清楚眼前的局势,有几个人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的?
“皇上,臣觉得镇国公所言可行,与其让海防卫所的军士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剿灭倭寇。”见宣德帝发问,张辅等了一会儿见没人开口应答,于是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在太和殿的文武众臣中,张辅以太师之尊贵为百官之首,自然要开口化解眼前这个尴尬的局面。
“皇上,沿海百姓深受倭患之苦,倘若能清除那些倭寇,臣相信太祖在天之灵也会赞许此事。”随后,杨士奇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皇上,臣也觉得此事可以一试,如能剿灭倭寇也是沿海百姓之福。”蹇义历来行事稳重,自然也不会反对,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李云天嘴角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效益,如今军阁、内阁和六部的主官已然表示支持组建大明水师,那么这件事情等于已经确定下来。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