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改开之后,比如1980年,那以陈志文、李嘉成、胡应相、霍英东外加数十名香港富豪团来到燕京,那么必然会有级别不低的前来接机,后面的安排也会安稳的很有档次,甚至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也会一路跟踪采访。
但现在么,就没有了,他们这一群人前来内地,本身就应该是秘密而行,香港那边倒也真的不至于没人知道,但只要不说出来,大家都保持着沉默就行了。
不过明面上的东西虽然没有,但暗下的还是有很多的,不少便衣早早的就在机场等候,前来接机的,也是对外经济联络总局的一位张副局长。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是国内齐名的三大负责全国经济的部门,到了2003年,这三个部门合并,也就是商务部。
所有人再次上了大巴,不过这个就没有之前粤东省的那个豪华了,但燕京的路,显然要好的多,大巴很快开出机场,朝着燕京市区的方向驶去。
隔着窗外,陈志文看着一路上的一切,时代的记忆,出现在自己的回忆中。
前世的他,在90年代长大,虽然是现在的十几年后,但那时候的小城市与现在的燕京,倒是在视觉感官上差不多了。
无数的行人与无数的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比较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卡车与轿车,不过越到市区,轿车与公交车也就变的更多了起来。
陈志文认真的看了下,所有的轿车基本上都是国内品牌,偶尔才能看到一辆丰田或者雪佛兰。
很快,汽车便到了燕京酒店。
张副局长说道:“各位,大家在酒店休息一会,等会晚上,我们会有迎宾宴会,到时候请各位务必光临。”
他说的是普通话,在场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不过身边的人总有会的,倒也不需要再专门找个翻译了。
“好。”不少人答应道。
燕京作为首都,自然也有很多国际友人前来,因此,习惯于西方的酒店早就有了,燕京酒店就是其中之一,淋浴、马桶、空调、电视应有尽有,就是豪华程度与香港的五星级酒店相差不少。
陈志文这几年也算是过的很奢侈,不过倒也习惯的了这个配置,倒是有几名港商,表情上有点不舒服了,估计这也是三年后包玉冈首次来到燕京,就提捐赠1000万美金在这里建一座五星级酒店的原因了。
电视台里只有燕京电视台,讲的也都是一些地方新闻,或者一些国内拍的电视剧,看了将近一个小时,陈志文才发现,上面一个广告都没有。
不一会功夫,天色开始黑了起来,燕京市的纬度要高的多,此刻由夏转冬,天黑的比较早,不过还不算很冷,加上这里也是干燥气候,没有江南地区的魔法攻击。
到了晚上,对外经济联络总局的林局长亲自到来,在燕京饭店与所有港商亲切的吃了一顿晚饭,官话方面自然也说了很多,不过因为目前还没有要求对外方投资的政策,所以并没有什么招商话题,只是顺便说了句可以在燕京多看看。
晚饭之后,众人都准备回房休息的时候,梁社长突然拉住了陈志文,说道:“陈生,林局长想找您单独聊聊。”
“好。”陈志文点点头答应下来。
不一会功夫,陈志文来到了一间类似会议室的地方,林局长连忙站了起来,笑道:“陈先生,请坐。”
“林局长客气了,多谢。”陈志文笑了笑说道,对外经济联络总局,是后世商务部的组成之一,眼前的这位林局长,如果在50年后,至少相当于副部长级别了,而且商务部,本身就是内地最重要的部门之一。
“陈先生的普通话说的真好,如果我们只是在街上偶遇,我是绝对不敢相信,你会是一个香港人。”林局长笑说道:“据说在香港,能够将普通话说的这么好的,也没多少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曾经在内地生活,后面去了香港的,年轻人里,应该很少见了。”
“是很少见,我基本上没碰到过,陈生可以说是第一个普通话说的这么好的年轻人了。”一旁的梁社长也补充说道。
“我父亲,就是从内地去香港的,小时候也教过我普通话。”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这倒不是说谎,小的时候,陈天福的确教过陈志文普通话,不过学着学着就忘了,后来陈天福事情忙了,也就没在意了,毕竟,学普通话本身也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情。
而穿越之后的几年,一直在香港活动,也没用过普通话,后来陈天福偶然知道陈志文的普通话非常好,也很好奇,不过陈志文以最近两年在学普通话为由应付了过去,从时间上来看也说的通。
“但在周边都是粤语的环境下,想学的这么流利,也是很有恒心的。”梁社长笑说道:“当年我准备去香港进驻,也学了粤语,学其实不难,但说的流利,可就要花不少精力了。”
“过奖了,作为中国人,学会普通话,是最正常的事了。”陈志文淡笑说道,香港的粤语文化,其实是导致在未来难以融入内地经济体系的一大原因之一。
林局长笑说道:“说的好。”
“不知道林局长邀请我前来,有何贵干?”陈志文问道。
林局长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陈先生,你是香港目前最成功的企业家,你旗下的数款产品也都是远销海外,我就是想请教一下,我们内地的工业品,该如何打开海外的销路?”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林局长还是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吧?”陈志文说道,邀请自己来,他其实大概猜出目的,毕竟现在还没正式改开,要自己投资是不可能的,那肯定就是讨论一些问题了。
“就比如说衣服,听说陈先生在粤州与粤州市第一纺织厂谈了一些潜在的合作协议,我非常感谢陈先生对国内外贸行业的支持,但我更想了解的是,如何才能大量将我们的纺织业产品出口海外?”林局长问道。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其实非常多,在粤州的时候,其实我也与当地的潘厂长说过,纺织业,其实也很有技术含量,想做好,也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陈志文说道:“就说一个袜子,如何保证能够吸汗、保证透气、保证人穿的舒服,这是很重要的,同样大小的的袜子,在美国的超市,便宜的一美元一打12双,贵的一两美元一双,就袜子这个行业来说,大头的利润都是后者,便宜的袜子,基本上就是养员工的,赚不到钱。
衣服也是如此,欧美国家的人,基本上选择衣服不是因为生存原因,他们会考虑舒适度、轻量化、品牌以及外观,想做好的话,得抓住这些才行。”
“研发这一块倒是可以在国内进行,但外观,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们这也不太了解欧美人的喜好啊,品牌就更不要说了。”林局长有些为难的说道。
“其实林局长可以参考香港50年代的纺织业发展过程,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以给欧美品牌代工为主,就是靠着这些,才慢慢将经济发展起来,而且内地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化纤、棉花都可以自己生产,加上人工也便宜很多,这是很大的优势。”陈志文说道。
“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只是50年代的国际环境与现在相差很多,加上香港与内地也不一样,不说其他的,就是会英语的人,都非常少,沟通不行,什么都难。”林局长无奈说道。
“英语的话,的确很重要,国内如果想全力做出口,这方面的人才绝对不可少,不过短时间之内的确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陈志文想了想说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香港那边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从事纺织业的也有很多,如果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对海外推荐国内的纺织品、或者听从海外客户的要求,在国内定制相关的产品,也许是行的通的。”
梁社长眼神一亮,问道:“陈生,你可以成立这样的公司吗?你也知道,这类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您可是最合适的。”
实在是这两年,事情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早在73年,中央花费了43亿美元从西方国家采购了数十条大型生产线,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化肥及化纤。
石油与钢铁自然是国内需要以及国内基本物流的需要,任何产业都离不开它们,内地虽然是石油出口国,但冶炼技术不行,钢铁的话国内也不缺,就是高品质钢铁造不出来,这两类生产线可以补充不足。
化肥生产线自然不用说,关系到全国十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化纤生产线,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纺织业,既可以保证国内的老百姓都有衣服穿,又可以与很多国家一样,发展纺织业赚取外汇。
只是最近几年来,他们的各类衣服倒是做出来了,但却根本卖不出去。
“也可以,我回去试试。”陈志文想了想,点点头说道,香港在80年代后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做内地与海外的桥梁。
投资经过香港,让香港成为了全球级别的金融中心之一,而贸易,则是另外一个支柱产业,特别是在80年代,珠三角作为全国轻工业的中心及创汇中心,基本上就是香港的无数贸易公司在中间操作,甚至哪怕是香港本土的企业家去了内地投资,他们的订单,其实也是来自贸易公司。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客户是极难开发的,大家都不认识,很难信任,也没有什么中间保障,谁知道你是不是骗子?
一般的小厂根本就没这个能力,只能通过各种中间商,既然有人做这个生意,那自己自然也可以,这个时代的机遇来临了,那就得抓住机会,特别是现在自己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旦成功了,获利也许比不上金融或者电子,但带动的经济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而且这类事情,他只要花钱成立一个公司,由专业人来管理就行了。
不过,因为21世纪后香港经济的没落,特别是阿里巴巴的出现,这类贸易公司基本上全死光了,陈志文也不知道历史,现在也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了,不过以自己的资本、人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那这样就太好了。”林局长笑着说道,现在的国内,创汇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最近要引进的各种重工业设备、飞机、汽车都非常多,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以黄金交易,上到各类干部下到普通工厂,都在想办法多出口赚钱,但是难度太高了,目前整个国内,出口的大户仍然是各类石油或者矿产资源。
但林局长作为对外贸易部门的负责人,对海外的经济发展也比较了解,也清楚,工业只要做好了,那创造的财富会远超过资源出口,只是他们无能为力,因此需要一个中间人。
“那纺织业之外的行业,比如各类电子产品,陈生有没有什么看法?”梁社长又问道。
“其实梁社长对我的美的公司应该有所了解,从严格意义上来,美的不算真正的高技术电子公司,至少现在还不是。”陈志文说道:“一家公司,可以靠着一些创新做大,但国内的商品,就只能靠着研发了,这方面,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好的意见。”
美的能够规模做大,主要就是靠游戏,这是偏门,也许可以培养出一家世界级别的巨头公司,但对一个大国来说,这点产业是远不够的,想发展电子产业,那就只能走技术路线。
“这个难度太大了,我们生产的很多电子元件,不要说出口国外了,就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都不愿意使用。”林局长无奈摇头说道。
“国内现在大学里有没有专门的电子专业?”陈志文问道。
“有,清华北大以及上沪的交通大学、复但大学都有。”林局长摇头说道。
“光是这几个是不够的,国内如果真的想在电子产业有所成就,那最好是建一个专业的电子大学,从国外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培养一代代人才出来,这样的话,也许十年之后就会有质的改变。”陈志文建议说道。
完整的电子产业,可绝对不是终端消费品或者上一道生产,而是从最基本的电阻、电容等等到最复杂的芯片,从民用品到军工,基本上什么都离不开电子。
内地想要发展电子工业,最基本的就是要先将这些做好,而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建一所大学?”林局长苦笑着摇摇头说道:“陈先生,这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我们要教也是教西方最先进的技术,这类老师我们都没有几个。”
“我也只是建议。”陈志文笑了笑说道。涉及到重大的产业投资,这种事,几年也不一定能定下来,等改开之后,也许自己就有活动的空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