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壮通过笔试和面试,成功进入了实验班,但是学校广播站的面试还悬着。
其实那天也去了广播站邀请的面试,但是当林小壮做完雷人的自我介绍,并且当场立志当一名播音员时——
作为面试官的学姐却友善提醒道:“要不,你的普通话再练练?”
可能是怕打击林小壮,或是抱着惜才的心理,作为面试官的学长又抛出一枝橄榄枝:“要不,你想成为一名编导?”
对于这一次的面试结果,林小壮大概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在哪个层次,可能比以前好多了,却还是有进步的空间。
毕竟对于播音员的要求本来就高,比普通人说普通话的要求要高。
所以,林小壮退出了面试的教室。
回来的这几天,她除了上课吃饭,就是在考虑这件事该怎么办,在播音员和编导之间怎么做出选择。
学姐学长们还是很和善贴心的,给了林小壮三天的考虑时间,三天后回复是否进广播站工作,只不过与她最初的选择不太一样。
是该坚持还是放弃播音之梦?
林小壮回来想了很长时间,发觉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
小孩子才做简单的单选题,成年人当然是两者都要了。
只要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就明白两者不是对立关系。
她暂时成不了播音员,也可以先成为编导,并不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
为此,林小壮去查了不少资料,提前了解一下编导的工作。即使不能直接成为播音员,相信日后还是能做到曲线救国。
毕竟这样也算进入广播站工作,怎么着也算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她想是这么想,随着深入了解下去,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大多数学校开设的编导专业也差不多都是为以后的电视媒体培养人才。
编导工作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编导要做的是节目选题,构思并确定拍摄方案,提前做好拍摄准备。
中期,在拍摄当中,编导需要对外联系一切拍摄事宜,对内安排拍摄流程,按照自己构思的脚本指导拍摄。
后期,编导需要审查节目文字稿,向后期人员阐述创作构思和要求,配合出片。最重要的是把握整体节目风格,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节目质量,从根本上影响节目的收听率。
简而言之,播音员只需要声情并茂念稿子,编导还需要统筹和策划能力。
对于这种能力,林小壮给自己客观打分——零分!不能再多了!不是负分就不错了!
这不是对着稿子念,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做一档子节目得需要花费多少脑细胞?需要接触多少人?需要多强的组织能力?
对此,她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但是,她对自己那点能力没底气。
她早就在网上看过,或是在学校道听途说,学生会是一个小团体,能映射出一个小社会,经常聚餐交流工作什么的,无疑是中国饭桌上的文化缩影……
对于编导工作,她没钱没势的,真的能胜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