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望着沈鹏跟随马三保离开书房的背影,回想起他方才口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理直气壮之处,不禁咬牙狠狠骂道“在一个世人皆讲究信用的世界,毫无信用的人,只会为世俗所不容。在一个信用丧失,以赖帐为荣的世界,欠债的都他娘成了大爷。”
荆鲲耳闻朱权这般毫没来由,不知所谓的一通牢骚怒骂,不禁愕然。眼见朱权在书桌后落座,这才沉声问道“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化解沈鹏之事?”
朱权闻言略一沉吟后答道“曹国公李景隆这小子在交游广阔,想必知晓朱老三在应天城中的手下是以何人为主,本王想让他出面。”
荆鲲闻言微笑道“以老朽愚见,燕王目下和殿下交好,不如请他出面为上。”
朱权闻言不禁抚掌称善道“老师此法大妙,朱老三手握军权在外,只怕朱老四早已心有不甘,甚是眼热。本王目下和他可谓患难与共的哼哈二将,若不请他出面,倒显得本王见外了。”想到得意之处,面庞之上忍不住流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
午后时分,紫禁城,御书房中。
“启奏陛下,燕王,宁王两位殿下现在殿外候旨。”御书房总管薛京低头躬身禀道,却不敢去看那端坐书桌后翻阅奏折的身影。
身穿五爪龙袍的朱元璋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淡淡言道“宣他二人进来说话。”
片刻之后,注视着朱棣,朱权二人一前一后的来到身前,朱元璋的脑海中蓦然回想昨夜锦衣卫指挥使蒋贤的密奏蓝玉军中昔日的许多年轻将校,居然有数人心甘情愿的拜其为义父。这也是他今日召朱权二人来御书房相见的原因,蓝玉那般桀骜不驯的性子让他内心极为震怒,自昨夜就已然打定了主意,朱棣,朱权二人手握军权,就藩北方已然是势在必行。
待朱权二人在锦墩上落座后,朱元璋目光扫视二人一眼后,沉声问道“权儿,若是朕命你率军镇守大宁,须得多少兵马?”
朱权陡然闻得此言,心中虽则情不自禁的一喜,却是大出意料之外,仓促间皱眉沉吟,难以作答。
朱棣心中大喜,强自按捺下,面上却依旧一副事不关己的淡漠样子。
“十五万大军够否?”朱元璋端起茶杯来浅酌一口后问道。
朱权回想昔日所见大宁的城市规模以及百姓人口,不禁面露苦笑的说道“太多。”
朱元璋闻言不禁面露微笑,施施然将茶盅放下后问道“世人不是常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么?你却为何反嫌兵力过多?”
朱权轻轻叹了口气后沉声说道“世人皆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可惜引用这句话的又有几人有韩信的将帅之才?以儿臣所见,目下北元已然覆灭,卫拉特,阿苏特等部族正自忙于在草原上厮杀争夺地盘,暂时无力南下侵犯我大明边疆。辽东兀良哈三族自归顺朝廷后,倒也颇为恭顺,实无必要在大宁驻扎过多军队。”嘴里说着话,心里却是暗自忖道人贵自知。以我看来,目下大明有资格说什么韩信用兵这句话的将帅之才,除了朱老爷子,宋国公,颖国公,蓝玉,沐英这寥寥数人外,其他人尚还欠些火候。他虽一心盼望早日就藩,手握军权,心中却还明白,随军征战和亲身统帅,期间天差地远,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不要说指挥军队作战,就是开拔前行一百里,安营扎寨,其间难度都绝非常人可以想象。
朱元璋闻言不禁颔首,面露微笑。早年历经征战的他内心中自然明白,动则引用兵书上大道理的人,往往都是纸上谈兵之辈。所幸朱权自跟随冯胜远征辽东,跟随蓝玉捕鱼儿海大捷后,不自觉的多了几分沉稳,并非夸夸其谈之辈。想到这里,转头看了看朱棣,淡淡问道“棣儿,朕打算让你就藩北平。
朱棣闻言忙站起身来,面露惶恐之色的道“儿臣谢父皇栽培,只恐年轻识浅,有负所托。”
朱元璋闻言摆了摆手,断然说道“为父一生可谓阅人无数,自问倒还有识人之明,你且说说,就藩北平之后有何为难之处?”
朱棣深知自己纵然就藩北平,他日也不过是大哥朱标的臣子而已,自然不会傻到主动去张口要兵,引起父皇猜忌。略一沉吟后注视着自己的父亲沉声说道“既然我大明他日迁都北平,乃是势在必行。这修筑城墙之事,须得及早动手才行。以儿臣所见,北平须得修筑成这应天一般固若金汤。”
朱元璋闻言不禁颔首,应天城墙乃是自他在此登基,建立大明朝后便即动工修筑,历时二十载,直到前年这才完工。工程可谓浩大持久,为他日迁都北平,巩固大明在北方的疆域,这修筑城墙之事自然须得未雨绸缪,交待朱棣去办。
北平乃是昔日元朝大都所在,在北方诸省的象征意义可谓举足轻重。朱棣自父亲朱元璋说出让朱权就藩大宁之后,已然十拿九稳的判断出了北平这个绝不容有失之地,则必然乃是自己就藩之处,心思急转下早就想好了必须要将修筑城墙这个不但关乎大明他日都城安危,更关乎自己安危,且必然耗费钱粮人力无数的事情郑重提出。
朱权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骂朱棣老奸巨猾,暗自忖道朱老四恁的狡猾,这北平城墙修筑得金城汤池一般,自然有利于抵御鞑子侵犯,却也有利于日后抵挡那些要拿你开刀的人。
注视着朱权二人躬身倒退着离开的身影,朱元璋伸手将来自蒋贤的密奏拿起来扫了一眼后,随手朝桌上一掷。
朱棣的那点花花肠子,朱元璋是洞若观火。这个小子自小就自视甚高,内心中难免有着那么一丝丝盼望,盼望着有朝一日他的父亲能收回成命,让他执掌这个国家。朱权呢?这小子若是手握军权,在那遥远的大宁待得久了,就会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么?一个男子,若是手下有了只忠于自己的千军万马,就绝不会甘于屈居人下。这乃是我朱元璋自元末乱世的征战中悟到的道理,这是昔日骁勇善战的朱文正,身为丞相的胡惟庸反叛我的教训。故此为了蓝玉的嚣张跋扈,朱棣,朱权须得就藩。蓝玉对于朱标的忠心耿耿,使得他还有存在的价值。
第二日朝议之时,当满朝文臣听完薛京宣读皇帝陛下旨意,燕王朱棣率护卫一万八千就藩北平。宁王朱权统帅五万护卫大军就藩大宁,且兀良哈三卫各出一万人马,归朱权节制时,登时满朝哗然。因为如此一来,朱权立时便要成为诸王中军权最重的藩王。
兵部侍郎齐泰迈步出列沉声奏道“启奏陛下,藩王分封实乃国家大害。汉高祖大肆封王,终成汉景帝时七国之乱,以致国家大乱,生灵涂炭。为我大明江山永固,黎民福祉,故此微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说罢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晋武帝”司马炎以为曹氏不曾分封诸王,使自己能够取代曹魏而建立晋朝,故此大肆封王,导致战乱连绵,国家元气大伤,以致于异族有机可乘,方有五胡乱华,让我中原黎民百姓,中原文化遭致灭顶之灾。微臣敢请陛下收回成命。”东宫侍读方孝孺狠狠瞪视朱棣,朱权一眼后,也是双膝跪倒在地奏道。
一时间一众文臣自六部尚书,侍郎,御史台官员尽皆纷纷跪倒在地。纵有那少数不愿得罪朱棣,朱权的官员,此时碍于群情汹汹,且反对分封不失为一个对太子殿下表忠心的良机,也是纷纷从善如流。
蓝玉纵然平日里常和这些文官吵得不可开交,此时为了太子朱标的他日皇权稳固,也是恳请皇帝陛下收回成命。他可毫不在乎得罪朱棣,朱权二人。反正昔日得罪之处早已数不胜数。
颖国公傅有德眉头微微皱起,却没有表态。他内心之中虽也深深赞同一众文臣所见,但更明白皇帝陛下之所以让朱棣,朱权就藩北方,其中颇有深意,绝非单单防备北方游牧部族南下。此时大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中,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已然病逝。宋国公冯胜在外练兵,自己隐然成为了朝中武将之首,却是不好公然反对朱棣,朱权就藩,手握军权。
“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众卿何故如此多虑?”朱元璋沉声问道。
一众文臣听得皇帝发话,便也住口不言。只是左顾右看,瞪着工部侍郎练子宁,户科给事中卓敬等数个能言善变,心思机敏之辈,希望他们能说服朱元璋。
朱棣,朱权听闻分封的正式旨意后,心中都是忍不住一阵兴奋,此时眼见朱元璋一面口说“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之时,一面扫视着自己二人,头脑中都不自觉一阵凛然,清醒了三分。
原来朱元璋从昔日的秦王,晋王,再到今日的朱棣,朱权所采用的分封藩王之法和汉朝时期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汉朝时这些刘姓王爷掌握的属地,相当于国中之国,从藩国大小官员任免,到赋税收取,再到军队指挥,这些权力全在藩王手中。即使朱权,朱棣就藩之后,也没有封地与臣民。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不用说染指赋税,官员任免了。简单说来就是统军不管民,地方民事这些权力还是须得牢牢掌握在知县,知府,再到六部侍郎,尚书手中。朱权纵然是手握八万军队的指挥大权,也只相当于地方军区司令,还远远不能和汉朝时候那些刘姓王爷相提并论。
昔日秦王,晋王就藩之时,庙堂上一班文臣也是吵得不可开交,朱元璋对今日这般情形早有预料,眼见户科给事中卓敬迈步出列,当即面颊寒霜的挥手阻止他说话,冷冷问道“一个个的如临大敌一般,若是如你们所言,沐英镇守云南,贵州久矣,岂非迟早必然谋逆?”
卓敬虽是足智多谋,却万万料不到皇帝陛下三言两语之间,却把话题说到了西平侯沐英的身上,不禁一愣,登时哑口无言。
原来自傅有德当年率领沐英,蓝玉扫灭盘踞于云贵的元朝梁王残军后,西平侯沐英便即奉旨镇守,这些年是上马统军,下马管民,加之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其手中实权与威望,还远远胜过了目下率军就藩在外的秦王,晋王。
太子朱标一直默默不语,此时眼见父亲言语间甚是震怒,且谋逆这般万万不可轻易出口之词,竟然颇有些口不择言的牵扯到了忠心耿耿的沐英,忙不迭走上一步伏地奏道“父皇,西平侯沐英对我大明忠心可昭日月,岂会有如此狼子野心。”
六部尚书,侍郎以及黄子澄,方孝孺等眼见此情此景,忙即齐声说道“微臣等万不敢胡乱猜疑西平侯。”他们心中自然明白率军在外的沐英,牵制诸王的的作用,自然不希望这场关于分封的风**及到西平侯。
卓敬心中不禁苦笑忖道西平侯沐英昔日自小乃是皇后抚养长大,与太子殿下亲厚无比,忠心耿耿。自然不会有谋逆之心。且其生性沉稳,非蓝玉可比,乃是他日威慑朱棣,朱权的一大助力。陛下这般言语,让人仓促之间倒是难以分说得清,总不可能当着这庙堂口口声声说朱棣,朱权他们最为危险之处正是因为他们姓朱,身为皇家骨肉吧。
朱元璋扫视群臣一眼后,冷道“散朝。”言罢拂袖转身而去。他深知治理一省之难,比之率军攻取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年之所以赋予沐英极大的自主之权力,实乃是因为云贵之处情形极为特殊,远非大明其余各地可比,不但毗邻安南,各族杂处,民风彪悍且各有不同,大小叛乱时起时落。去年蛮夷首领纠集数万叛军谋反,据说还驱赶大象为伍,幸得沐英统军有方,率军使用神臂弓,火铳,火炮以梯次射击之法杀得一众蛮兵尸横遍野,落荒逃去。故此这个连三国时候诸葛亮都甚感棘手的蛮荒之处,还须得沐英方可。自己这般说自然不是怀疑沐英,却是要用他来堵住这群文臣之口。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