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犁熟读大明律就是确保自己不会犯错,尽可能的延长自己活下去的概率。

    洪武朝学律法也用不着帮人打官司,更多的是保护自己。

    要不然谁他妈愿意顶着秃头的压力学法律啊?

    朱元璋打量着来回溜达的王布犁,这小子熟读大明律,就是为了不犯错!

    可有大明律并不能包含天底下所有事情的判罚。

    大明律有漏洞。

    这是他所担心的事。

    而且空印案这件事,确实是不曾在大明律上体现过。

    或者说实在的,大明律都得为他朱元璋改变。

    搞清楚大小王。

    朱元璋是用律法治理大明百姓的,不是限制他自己的,所以对于王布犁用律法治国的想法嗤之以鼻。

    若全都听律法的,那大明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不对。”

    “咱差点被这小子的诡辩给搅和进去。”

    朱元璋从心底里看不上这些官员,但对于王布犁这样的胥吏也极为恼火。

    主要是胥吏做大!

    那些官员拿着自己的俸禄去赏赐胥吏的事情,朱元璋都晓得。

    有些地方的胥吏都不是知县的左右手,而是完全架空了知县。

    因为这些官员一旦离开了胥吏的帮助,政务上便无从下手,当真是废物。

    朱元璋也清楚胥吏做大的缘故,主要是前朝余孽。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因为语言不通风俗各异,官府将许多事情都交给本地胥吏去做。

    官员们只负责签字盖章,完全成了吏员的傀儡。

    如此被统治将近了三十年。

    大明取代大元之后,语言文字上的鸿沟有所弥合,但是官员在处理政务上仍旧继续依赖胥吏。

    就如同江宁县的知县吴卫一般。

    他看似是在积极破案,可实际上还是靠着熟读大明律,以及心思缜密的王布犁在破案。

    可偏偏吴卫全都觉得是他自己辛苦努力所得的工作成果,以此来居功,妄图想要早日解除枷锁。

    朱元璋就是不如他的意。

    这种读书人为官之乎者也倒是说的溜,可一到政务上,便被人耍的团团转。

    就知道如何在朝中拉拢关系!

    你这种蠢货,就给咱带一辈子枷锁办差吧。

    别以为朝中那些官员向胡惟庸主动靠拢的事情,朱元璋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浙东集团弱小但是能够同胡惟庸等人抗衡,自是有一番说法的。

    可惜杨宪这个人不堪大用,号称智囊的刘伯温又死了。

    其余人没有一个能打的。

    朱元璋认为大元的吏治要在大明加以改变。

    可惜据他的得到的消息汇总,在大明,不少被他任命的官员,还是延续大元的行事作风。

    他们继承了大元官员的坏风气,面对政务袖手高坐,全都由胥吏们拿主意。

    这些号称有文化的读书人,其实同胡人没有区别。

    就比如如今的户部侍郎,儒业出身做官,掌控全大明的钱粮谷米。

    可他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胥吏去做,自己则是在衙门混日子,宛如一具傀儡。

    甚至连奏折都是下面的人给写的一些假大空的话。

    每次朱元璋问他具体的措施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李侍郎便是两眼无神,茫然的说不出来缘故。

    朱元璋想要矫正这么一個坏风气。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官不通蒙语,蒙古色目官员不通汉文。

    这种语言隔阂,当真是提高了胥吏在元朝统治系统中的地位。

    而且与唐宋两代不同,元朝还大量自胥吏中选官。

    元朝官员的主要来源,第一是“根脚”。

    即出身。

    如忽必烈时代怯薛出身的官员占到了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吏进”,也就是由刀笔吏升迁为基层和中层官员。

    第三才是“儒士”,也就是科举考试出身。

    按元朝人的说法,如果“吏进”出身的官员占比是百分之九十五的话,“儒士”出身的官员占比便只有百分之五。

    与之前和之后的朝代相比,元朝确实是胥吏们待遇和出路最好的时代。

    在元朝人均文盲的时代,读书人算个屁啊!

    给你他妈的两鞭子,给老爷收税去。

    朱元璋倒是认同王布犁话里的意思,大明的官员都是狗屁,不堪大用。

    这说明王布犁从心底也看不上吴卫这个知县。

    “王典吏,你觉得吏进这条路可行吗?”

    “当然可行。”

    王布犁指了指郭主事,又外面的那些临时工:

    “郭主事也可以继续往上升迁,蒋环有你的关系将来可以走进刑部当吏员,可我手底下的其他书吏,也想往上走啊。

    他们在基层历经数年,可比光靠着科举考试,只晓得之乎者也,对于政务什么也不懂的知县强上许多,经验丰富。”

    如今的大明并没有把科举制度定为国策。

    可是朱元璋也想要通过科举像李世民一样,把天下英才都纳入囊中,为朝廷效力,巩固大明的基业,从此千世万世的流传下去。

    他朱家能一直掌控天下!

    故而在洪武三年就大开科举,取了诸多进士,但没有一个人表现的让他满意。

    以朱元璋这个劳模,恨不得天天九九六的皇帝,手底下的臣子要是闲着,那就是罪过。

    现在王布犁的话,直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更让朱元璋恼怒的是,这盆冷水,还是他自己递给王布犁的。

    “进士都是天子门生,吏员可都是他的那些上司提拔起来的。

    相比进士这份对陛下的恩情,吏员他们就更敢联合在一起欺骗陛下了。”

    朱元璋不死心的反驳着。

    他对于臣子欺骗他的事,始终是不能逾越的红线。

    这次要是不给于雷霆手段,他们就敢联合起来,掀翻了朱家天下。

    谁动了红线,谁就得死。

    尽管王布犁说这不符合大明律,但咱是大明的皇帝,大明律也得听他的。

    “天子门生?”王布犁压低声音笑道:

    “郭主事,那些进士多是会把录取他们的监考老师当为恩师。

    如此行径与吏员被上司提拔何异啊?”

    朱元璋眼睛瞪的像铜铃。

    王布犁接连的暴击,打的朱元璋措手不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最新章节书目,按(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手机上阅读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http://m.feishuwx.net/zhuyuanzhangnengkandaowodemengjing/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小说阅读网,无弹窗小说网,小说免费阅读,TXT免费阅读,无需注册,无需积分!小说阅读网注册会员,就送书架!小说迷必备工具!
推荐阅读: 风流公务员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大明公务员 穿成暴君的早死小青梅后,全家火葬场了 新书 苟出一个盛唐 大灰狼 我愿如星君如月 捡到一本三国志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最新章节350开诚布公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