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找销路
“老郭,你说这织布机真能改变我们康城百姓的命运吗?”马光的边走边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
“老马,我看这不仅仅是改变命运那么简单。这飞梭织布机简直就是一场天神赐下的神物,知县大人的织布工厂有这样的神物,一定可以越办越好,发展壮大!”郭保理回答,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两人正说着,迎面走来了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马炳文,他是康城的一名秀才,平日里对乡里的发展颇为关心,以前为了反抗马可成,甚至遭到了马可成的毒打,受人尊敬。
马炳文见到马光的和郭保理,急忙上前打招呼。
“马老,郭老,听说知县大人要开织布工厂,这是真的吗?”马炳文急切地问道。
“确实如此,炳文,这回我们康城有希望了。”马光的点头,“而且,知县大人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织布机,效率极高,足足是普通织布机的四倍之多,我们刚刚亲眼所见。”
马炳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真的如此神奇?那我也要去看看。”
“马秀才,你来得正好。”郭保理笑着说,“我们正打算在乡里宣传,鼓励更多的妇人去应征。你学问好,能说会道,不如帮我们一起宣传?”
马炳文欣然答应:“当然可以,能为康城的发展出一份力,我马炳文义不容辞。”
于是,三人一同前往乡里的集市,开始了他们的宣传工作。他们向过往的村民详细介绍了飞梭织布机的神奇之处,以及加入工厂的好处。百姓们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都表示要去应征。
然而,就在宣传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哼,什么新式织布机,不过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有什么用?我马三娘织布织了一辈子,还能有比我织布快四倍的织布机,我可不信。”
一个被称作马三娘的妇人不屑地说道,她是乡里有名的织布能手,对这飞梭织布机持怀疑态度,根本不信比自己的织布速度还要快。
“马三娘,你这话就不对了。”马光的皱眉反驳,“我们亲眼所见,那织布机的效率确实惊人。”
“哼,亲眼所见?我看你们是被知县大人给蒙骗了吧,这世上从来没听过这样的织布机,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马三娘冷笑道。
马炳文也没亲眼见过那所谓的飞梭织布机,见状,于是上前一步,平静地说道:“马三娘,不如这样,我们一起去知县大人那里看看,眼见为实,如何?”
马三娘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好,我就去看看,你们说的这新式织布机到底有多神奇。”
于是,一行人再次来到库房。
马三娘一进库房,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她看着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飞梭织布机,布匹如流水般产出,那速度简直是只在她的梦里出现过,她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这怎么可能?这随便一个人,竟然都比我快,这不可能。”马三娘喃喃自语,她心中的怀疑开始动摇。
“马三娘,现在你相信了吧?”郭保理微笑着问道。
马三娘沉默了,最后她终于叹了口气:“看来,我是真的错了。这织布机确实非同凡响,我马三娘织布织了一辈子,到现在,竟然不会织布了。”
马光的和郭保理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康城的未来因为李锐的发明,已经在悄然改变。而他们康城的每一个人,也将成为这场改变的受益人。
,,,
李锐回到京都的那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连老天爷都在为他即将面临的挑战而皱眉。
织布工厂已经快要步入正轨,计划生产,李锐必须为自己的布匹寻找销路,而京都是大昌最大的消费市场,自己生产出来的布匹一定要在京都占据主导位置,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来发展。
李锐骑着一匹骏马,身穿锦衣,风尘仆仆地穿过繁华的街市,直奔京都最大的布匹商人赵永清的商铺。
赵永清的商铺位于京城最繁华的东直门,门面宽阔,装饰豪华,门口挂着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上书“永清布庄”四个大字。
李锐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襟,而后昂首阔步地走了进去。
店内,恰巧此时赵永清正坐在一张紫檀木的椅上,手里正在观察一匹成色上好的红色锦锻,身边围着几个伙计,正恭维着他。见李锐进来,赵永清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并未起身相迎。
赵永清并不认识李锐,只把李锐当成是一个普通的客人。
一个小二上前,“客官,你是要买布匹吗?你可算是来对地方了,我们布行是大昌有名的布行,远近闻名,童叟无欺。”
李锐微笑着摇摇头,道:“不,我是六驸马李锐,这次是来与你们掌柜寻求合作的。”
小二愣了愣,转头看向赵永清。
赵永清也是愣住了,没想到六驸马李锐会到访,于是起身相迎。
他对李锐敷衍地拱手,道:“原来是六驸马,鄙人就是赵永清,不知六驸马要与鄙人谈什么合作?”
“赵掌柜,久仰大名,今日特来拜访,乃是想长期为贵行供应布匹,不知我们是否有合作的可能。”李锐拱手说道,语气不卑不亢。
赵永清慢条斯理地说:“驸马,不知你手里有多少布匹?成色如何?”
李锐微微一笑,伸手,唐小虎立即递过来一匹布匹,李锐将之递给赵永清:“这是我生产出来的上等布匹,质地细腻,色泽光艳,不知掌柜可有兴趣?”
赵永清接过布样,随意地翻看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不屑:“驸马,你这布样倒是不错,不过却不知你手里有多少货?若是只有一点货,我这里可看不上。”
在赵永清看来,驸马哪里是做生意的料,也不知是从哪里弄来一点布匹,想要倒手赚点零花钱,这点量,还不够自己塞牙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