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13.凤凰振翅
指若削葱根,白皙若美玉,一指点在眉心圣痕之上,下一瞬,一道清亮透耳的啼鸣在虚无天界响起。
人间关陕以西,邦周旧兴之所在,抬眼望去,山势连绵不绝,巍峨壮观,仿若九天之重,俱在此处,陡峭非常,人难行,鸟难落,山坳高岩,林木繁盛,苍翠碧绿,林中若隐若现有山君豺豹,大唐曾在这里设置岐州,以岐山得名,作为皇帝行宫之一,大唐太宗皇帝曾在此处接见诸国使节,留下诸多传说。
但若是问起诸夏百姓有关于岐山的传说,那所有人脑海中第一个升起的永远都是“凤鸣岐山,邦周大兴”,在邦周历经千年才崩毁后,岐山就有了别样神圣的意味,甚至不逊色于五岳,历代定都关中的政权都会祭拜,希冀着能听到那清越的凤凰之鸣。
只不过岐山的凤凰之声,在邦周陨落之后,最后在洛水之上哀鸣后,就再也没有在诸夏大地上响彻过,只剩下那古老的传说誓言中,说有朝一日,上天让洛氏成就至高时,会有凤凰再鸣岐山,象征着古老的族群,焕发新生。
而这一日,生活在岐山附近的村民,最先听到了一声清越嘹亮的啼鸣,不分远近,不分山南山北,那道啼鸣就那般清清楚楚的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的农夫,还是行走在路上的行人,所有人都有些茫然的抬起头来,他们不知道那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生物发出的啼鸣,但那道声音是如此的神圣宏大,让他们的灵魂都在战栗,又有从心生出的甘泉滋润着他们。
凤凰乃是神物,尤其是洛氏的凤凰,乃是真正的天命象征,有幸能听到凤凰啼鸣的,不说百病全消,至少做到消除一天的疲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倘若能够得到凤凰的赐福,那百病不侵也只不过是了了。
又是一道啼鸣声响彻岐山地界!
“那是什么?!”
这次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不可置信的一幕。
苍翠碧绿的岐山山脉中,一只美丽至极的鸟类从山中展翅而出,即便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凤凰的人,也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那是一只极其庞大的神物。
它的头羽越过岐山,而尾羽却依旧落在岐山之西,它的身躯比整个岐山山脉还要高大。
当它展开翅膀时,不仅仅是岐山附近的百姓见到了它,整座岐州甚至关西行省都看见了它,它张开翅膀就如同云层遮蔽了天空,整座岐山都落在阴影之中。
何等的美丽啊!
浑身的羽毛由五色的光彩组成,在骄阳之下,光彩凛凛,凤凰代表着王者的美德,所以它的羽毛是五色的,象征着五种崇高的美德,五彩的光在流转,神圣宏大,宛如天神降临,或许凤凰本就是天神,甚至天神也不如它更加尊贵。
伴随着它的振翅,尾羽轻颤,在湛蓝的天穹之上留下五彩的痕迹,整座岐山都听到了它的声音,整座岐州都听到了它的声音,整个关西行省都听到了它的声音!
无数人匍匐下来,他们颂唱着诗经中,有关于凤凰的诗篇,他们赞颂着曾经的、宛如神话故事一样的邦周,因为凤凰总是和古老的邦周联系在一起。
“凤凰要去哪里?”
他们抬头望着,只见凤凰一路向着东方而去,此刻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发生在昭城的神迹,所以他们疑惑,于是有这样的疑问。
神圣的凤凰啊,诞生于古老的苍莽。
三皇的时代,化作人类的图腾,五帝向你祭拜,祈求降下福泽。
禹王光大了九尾,殷商振作了玄鸟,而凤凰选择了邦周。
当清凤在岐山啼鸣,苍天的命运就此落下。
古老的邦周和凤凰相合,从此血肉相连,从此荣辱与共。
当邦周的天命落幕,当凤凰于洛水哀鸣,当一切走向终末,凤凰落入洛水,一切似乎都走向终结。
当周族的后裔再次举起火把,当周族的后裔再次照亮世界,当周族的后裔将要再次升起王旗。
神圣的凤凰啊,你将在岐山再次啼鸣,使诸夏子民知晓,使整座世界知晓,使厚重的大地和至高的皇天知晓。
从岐山到昭城,千万里之遥,于你而言,不过振翅之间,千年的时光啊,凤凰请降落吧。
姬灵均落下的天命凤凰,在神力的加持之下,彻底化为实体,宛如真的得到了血肉一样,从岐山一路向东而行,速度并不如何快,目的自然很明显,就是要让整个路上的所有人,都见到凤凰的真容。
五彩神圣的凤凰,从岐山出发,越过了曾经的帝都长安,飞越过四塞之国,那在地面上宛如天堑的吕梁山,对于能够在天穹翱翔的凤凰来说,如履平地,凤凰自然掠过了洛阳,它一刻也不曾停歇,一直向东,直到昭城!
还不曾从昭城重现中回过神来的众人,紧接着就见到了更让他们震惊的一幕,那就是一只仿佛比天还要高的凤凰落在了昭城!
刚才还照在身上的阳光,在一瞬间就彻底被展翅的凤凰所遮挡,瞠目结舌不足以形容震惊,期期艾艾的指着天空中的巨影,艰难道:“凤……凰。”
从天而降的光柱,重临世间的昭城,自岐山而鸣,落在昭城的凤凰,啼鸣响彻中原,继而是整个诸夏,皇天和大地的范围之内,终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凤凰落下,它的形体渐渐变得宛如星辰的光一般,渐渐虚幻起来,它的形体也在变小,最终那遮天蔽日的身躯只相当于一座城池,恰如昭城一样大,它的头部落在城东,尾羽落在城西,左边的翅膀展开落在城北,右边的羽翼搭在城南,昭城被它所覆盖,内外的人透过凤凰的光影相互依旧对视,斑驳的光透过似虚似实的凤凰身躯。
“凤凰为洛氏而来啊。”
“周族的唯一后裔。”
“洛氏誓言之中的第二条。”
昭城中到处都是欢呼之声,到处都是啜泣之声,到处都是颂圣的声音,他们赞扬着凤凰,赞扬着古老,赞扬着祖宗,最终赞美着素王,在凤凰的羽翼之下,所有人宛如经受了精神的洗涤,宛如经受了灵魂的冲刷,这一千年,两千年以来沉积在魂灵中的一切,都在神圣之下,消散一空。
李继业和吕常几乎同时向着洛承运一躬身,“家主,素王天意如此,合当洛氏登极为尊,再不可推辞了。”
李继业更是直接说道:“昔日立下的誓言,直到今日,已经近乎全数破去,这神圣彰显,洛氏就是天命所归,再也没有人能够指摘洛氏了,况且我本就是前朝皇族,是李唐的末代皇帝,我将第一个向洛氏献上劝进表奏,于情于理,于天于人,都已经圆满,家主,现在不需要犹豫了。”
洛承运抬头望着那庇佑整座昭城的神圣凤凰,对于洛氏而言,从两百多年前天命消失的时候,九鼎就已经可以移动了,现在九鼎就在家族传承戒指中,当初洛氏立下的那三个誓言,凭借洛氏自己的力量所无法达到的,就是昭城重现和凤凰再鸣岐山,现在素王直接将这两个解决了,而且洛承运知道,素王还准备解决第三个,九鼎出洛水,只不过不是现在,会在合适的时刻。
洛承运又将目光落在李继业的身上,他一直都觉得李继业是个聪明人,事实也正是如此,李继业一直以来所依仗的身份,就是末代皇帝。
他用这个末代皇帝的身份,不去和新学党人争权夺利,而是用这个身份天生所具有的政治特性,在鼓动洛氏去构造新的政治格局,然后用末代皇帝的身份,为洛氏的上位塑造哪怕一点点的正当性,进而在洛氏为核心所建立的新政局中,获得一个优先级最高的身份。
换句话说,他想成为洛氏皇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即便是没有这个,也是差不多身份的东西。
他看的很清楚,如果这世上能有一个皇朝号称永恒,那就只有洛氏皇朝,在永恒的王朝中,所有人都将得到永恒,只有洛氏建立皇朝,李氏的宗庙才能永远保有。
李继业是亡国之君,是末代皇帝,但他不是一个败家子,他只是认清了现实,放弃了幻想,心里也还有点良心,于是选择了一条直接通往终末的道路,那就是学习吕氏,直接抱洛氏大腿,有五百年的李洛合一,李氏甚至有机会能和吕氏竞争一下洛氏之下第一家族的位置!
李继业这般想着,吕常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他和李继业最近相处的还算是不错,但对于李继业想要和吕氏竞争上岗的想法,表示相当的不屑,虽然李洛合一,但区区五百年,怎么能和我吕氏两千年相提并论。
不说别的,就说你李继业这么着急的让洛氏称帝,就棋差一招,今日就让你看看,你李氏和我吕氏的差距在哪里。
心中这般想着,吕常便轻声笑道:“洛氏乃是素王后裔,得到上天的垂青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但我经常想,古代的圣贤,总是在追求天人合一之道,可能这就是人世间的大道吧。
现在天道正在为洛氏庆贺,所欠缺的无非就是人道,那么何为人道呢?
李兄乃是末代皇帝,李氏有五百年的正统,在人心中颇有分量,他的支撑自然算是人道,但仅仅如此难道就够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啊。
在秦末时,陈涉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洛氏两千年来,以诸夏为根基,以万民为愿,那这人道,除了天下的万民,又有什么样的人呢?
夏桀祸乱天下的时候,商汤举起刀兵,于是天下人都尊奉他作为天子,取代夏朝。
商纣祸乱天下的时候,武王举起刀兵,在牧野之战时,即便是奴隶也倒戈相向,这就是人心向背的由来啊。
天下总是如此,得到人心的打败那些得不到人心的,邦周灭亡后,因为太多年没有过这样的神圣史记,于是没有人再相信。
等到汉戾帝的时候,靖难诸侯被关东的百姓抬进了长安城,天下都为之震惊,于是有大唐太宗皇帝说出‘百姓就像是水,君王则是舟船,水可以载舟,也可以倾覆它’。
现在新学党人难道不是在祸乱天下吗?
既然如此,洛氏就应该吊民伐罪,让天下人听听天下人的声音,让世界听听百姓的声音,让昭昭史册听听万民的心声。
得到了天和人,我不知道这还要如何去失败。”
吕常一番感慨结束,洛承运先不说话,李继业已经彻底傻眼了,实际上在听到天人合一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些呆滞,等到一番话全部听完,他眉毛在抖,心里则仿佛有千万头牛马奔波而过,他自认和吕常相识这段时间,已经颇为了解。
这吕常能成为吕氏家主,还受到洛氏的看重,自然是个人才,但他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吕常不如他远矣,他可是能带着李氏皇族全身而退,现在还能逆势而上的人物,吕常最多也就是个九卿之才,甚至在现在这个广袤的天下,也就做个行省总督罢了。
但现在吕常这是在做什么?
三言两语,简直将自己打击的溃不成军,他难道之前都是在扮猪吃老虎?
那也没必要啊,他们两个人又不是什么敌人,对于洛氏来说,也不需要搞什么派系平衡,洛氏有足够的能力,横压一切,给洛氏做事,聚集在旗帜之下,团结一致就完事了。
吕常眼观鼻、耳观心,只在嘴角微微翘起一丝弧度,他当然知道现在李继业心中的剧烈波动,年轻人还是太年轻,吕氏一遇到洛氏,智商那是蹭蹭上涨,况且还有对洛宝具——吕氏女。
想和吕氏争宠,下辈子转生到姜姓吕氏再说吧。
洛承运咳嗽了一声,将二人目光都吸引过来。